记忆里的味道(杂记)

发布时间:2024-10-30 12:18:03 来源: sp20241030

  有人说,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味道。我的家乡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对于像我这样的郧阳人来说,骨子里最深的眷恋,或许是家乡两样最具特色的小吃:三合汤、酸浆面。

  一碗正宗的三合汤中,有红薯粉、牛肉片和几个小饺子。细细长长的红薯粉,是一碗郧阳三合汤的灵魂。红薯粉在各地可见,小时候在家乡多年也不觉得有多好吃。长大后离开家乡奔走四方,才发现家乡最普通的红薯粉,竟是最好吃的红薯粉。

  腊月是生产红薯粉的旺季。红薯粉是郧阳人除夕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味道。红薯粉的生产极复杂,一般家庭不敢轻易动手。要将红薯磨成细细的粉,然后注水搅拌成糊,煮熟,再用竹制的漏勺过滤漏丝,细细密密落入冷水中凝结成丝。经验十足的师傅会把握好火候,及时捞出,挂在竹竿上晾晒。红薯粉的生产,预示着大年即将到来。

  每年春节,父母都要到农家订购红薯粉,然后快递给身在两千里外的上海的我。每当我吃上家乡的红薯粉时,在外打拼的疲惫瞬间就得到了慰藉,仿佛过上了儿时记忆里的大年。

  外公的父亲——我的外曾祖父一辈子以卖三合汤为生。儿时,我常听外公讲,三合汤的汤底需要牛肉、牛蹄骨、猪腿骨、白萝卜,还得投入桂皮、花椒、生姜、草果等多种香料,炖煮数小时才行。外曾祖父家的三合汤远远飘来的浓郁香味,让所有过路人都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嗅探。

  几只小小的水饺是三合汤里不可或缺的妙品。新鲜牛肉加入煮熟晾凉的萝卜,又加些姜末、葱末、芹菜末、蒜苗末,搅上鸡蛋液,再配上一张细薄面皮,将面皮轻轻一捏,一只状若元宝的肉饺便成形了。

  晶莹透亮的红薯粉丝、精心熬制的牛骨汤底、鲜香滑嫩的牛肉、玲珑精致的小饺,再撒上翠嫩的香菜、小葱,爱吃辣的淋上辣油,这就是一碗正宗的郧阳三合汤。

  郧阳三合汤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我自小就记得那句顺口溜:“天下香客朝武当,必吃万历三合汤。”如今郧阳最有名的三合汤老字号在小石桥旁。店面貌不惊人,装修也简单,却以小城的一处美食地标扎根在郧阳人的心中。

  酸浆面,顾名思义,灵魂在酸浆。在很多地方,酸菜上桌理所当然,腌制酸菜的汤汁却常常被倒掉或继续用于腌制下一批,不会进入食客口中。郧阳的酸浆却堂而皇之地走上了餐桌。

  在家乡,我认识一位做酸浆面的小刘师傅。别看他很瘦,擀面的动作却非常干净利索,做出的每根面条均匀细长。每天,他要用好几十斤面粉,才能满足店里酸浆面的用料。每斤面里,除了面粉,还要掺一定比例的豌豆、黄豆、蚕豆,才能做出清朝道光年间传下来的那碗面的味道。

  每天,小刘师傅还要洗净很多大白菜、芹菜,将其烫了半熟后,放入面汤里,再放入花椒、八角、桂皮等,入桶发酵。四天后打开盖子,扑面而来的是令人陶醉的酸爽和奇香。随后这些酸菜再到厨房进行加工,最后切丝入碗。到了晚上10点,食客稀少了,小刘师傅便在一个硕大的铁锅里装满发酵好的面汤,然后用小火慢慢熬煮。第二天早上7点,他的酸浆面店开门迎客时,酸浆刚刚熬好,正好派上用场。碗里铺好烫熟的绿豆芽,盛上煮熟的手擀面,在上面浇一大勺酸浆,撒上香菜、小葱和炒熟的芝麻,一碗冒着香气的郧阳酸浆面便可上桌了。

  许多郧阳人奔向这个不起眼的面馆,用一碗酸爽开胃的郧阳酸浆面开启一天忙碌的生活。小刘师傅带着弟弟日日夜夜辛勤地劳作,一碗碗酸浆面也养活了他的一家。

  不少在外闯荡的郧阳游子,回到家乡后,总要先去吃一碗三合汤或酸浆面。似乎吃了后,就会气定神闲许多,甚至重新获得继续打拼的力量。这些年我离家在外,最想念的味道也是那碗三合汤、那碗酸浆面。那些味道早已烙印在记忆里,那些故事早已留存在心底。我们可以走遍世界,却走不出家乡的那一碗汤、一碗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1日 20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