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09:13:50 来源: sp20241205
进得了“朋友圈”,才融得进“思想圈”
在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很多指导员业余时间都喜欢刷微信朋友圈。
休息时,某机务中队王指导员第一件事就是依次打开微信、QQ、微博浏览官兵的“网络动态”,有时周末还要和官兵一起在游戏中“绝地求生”。
“不仅要搞好课堂正面灌输教育、组织日常群众性文体活动,还要从网络信息的点点滴滴中获知官兵思想动态,找到做思想工作的点。”谈及于此,王指导员想到那件“给他好好上一课”的事。
去年3月,细心的王指导员发现大学生士兵陈超的工作状态突然一落千丈。面对干部骨干的关心,陈超的答复是“最近没休息好”。
第二天,一名骨干无意间在陈超的微信朋友圈发现了端倪——“万能的朋友圈,谁有办法能帮忙消除征信影响?”
用网安全,一直都是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王指导员急忙找来陈超了解情况。
原来,陈超接到自称某电商客服的电话,告诉他在校读书期间办理的校园贷没有及时注销,为了避免影响征信,必须抓紧汇款到指定账户验资。此时,陈超还在为凑齐钱款而苦恼。
“幸亏发现及时,否则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这不仅体现出陈超本人反网诈意识的不足,也反映出我们日常教育的缺失。”在队务会上,王指导员作出深刻反思:“现在带兵人抓经常性思想工作,不能只关注线下,更要盯住网上‘战场’。”
一些战士入网比入伍早、网龄比兵龄长,遇事不愿向干部骨干倾诉,却喜欢跟网友分享。这也让不少基层一线带兵人感慨:“过去我们‘吃饭看饭量、睡觉看睡相’就能发现问题苗头,如今,还要加上‘打游戏时看状态、朋友圈里看评论’。”
“不少年轻官兵‘线下沉默寡言、线上发帖晒圈’,关注官兵网络平台账号动态,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必要手段。”不少连队主官都赞同这样的观点。
一名指导员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要让‘朋友圈’成为保护官兵的‘保护伞’,不能让‘朋友圈’成为盯着官兵的‘监视器’。只有避免上纲上线、小题大做,才能让官兵畅所欲言。”
“用好‘朋友圈’,秘诀在于‘做好朋友’。”工作中,这名指导员往往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官兵思想动态,同样以朋友的身份做官兵的思想工作——下士蒋龙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感慨“光环都是别人的”,这名指导员联想到某任务官兵受到连队集体表扬但没有一一点到,便在连队晚点名时肯定了蒋龙辉的工作表现,鼓励他继续刻苦训练、争得荣誉;中士邢政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一段歌词:“孤单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 这名指导员了解到邢政在电话中与女朋友吵架了,便拉着他排解负面情绪,帮他出谋划策……
“进得了‘朋友圈’,才融得进‘思想圈’。”对此,机务大队王教导员有着应对“网住代”的“独家秘籍”——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掌握官兵活思想。
年轻军官小赵从不打游戏,也很少发微信朋友圈,但他在业余时间经常沉浸在手机上刷各种各样的娱乐短视频,也会为微信朋友圈里“别人精彩的生活”点赞评论。
“教导员,我是独生子,部队离家非常远,父母希望我复员回家。”一次聊天,小赵表明了退役的想法。
“小赵平时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工资都用来自己消费了,他的退役理由是真的吗?”带着疑虑,综合家庭联系、日常表现等多方面信息,王教导员发现小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