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3:28:45 来源: sp20250110
第77集团军某旅合成分队组织实弹射击训练。黄伟 摄
曾被问责的战士荣立个人三等功。消息传来,在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心中激起阵阵涟漪。
有人从中看到了“刚性”的一面:“法规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享有法外豁免权”;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温情”的一面:“犯过错误不可怕,只要知错能改,单位一视同仁”。可以说,这件事,在官兵心中立起了一杆“公平秤”。
“在《说文解字》中,‘法’的意思是‘奖罚要像水一样公平,同时要通过‘执法’让‘不法’行为消除。”该旅领导告诉记者,落实依法治军战略要求,必须做到奖罚分明。既严肃追责问责,也注重容错纠错;既擦亮问责利器,也抓实做好问责的“下篇文章”。
立起问责标准,不让“勤洗碗的人”担心打碎碗碟
一次表彰的正向激励效应有多大?第77集团军某旅官兵坦言:“它就像一颗定心丸,让我们在工作中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
去年秋天,该旅执行演训任务。战幕拉开前,蓝方指挥员专门找到靶车操作手陈排长,反复叮嘱他务必小心操纵靶车。
原来,就在前不久,友邻单位一名操作手因操作失误损坏装备受到处理,指挥员也被追究领导责任。
这件事,像一团乌云笼罩在不少官兵心头,“新靶车配发不久,可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背着这样的“心理包袱”,陈排长在操纵靶车时小心翼翼,生怕发生什么意外。就这样,几轮对抗下来,红方官兵无一脱靶、悉数命中。
“这次对抗没有难度,靶车跑得慢慢悠悠,太好打了……”中场休息时,陈排长无意间听到红方战友闲聊,顿时血涌心头。他握紧拳头暗下决心:“下半场对抗,一定拿出点真本事给你们瞧瞧!”
硝烟再起,陈排长放开手脚与红方好好较量一番。曲线行驶、加速转向……在接连躲过红方几轮攻击后,靶车不小心剐蹭到路边岩石。
靶车剐蹭,责任该如何认定?复盘会上,有人认为:“是操作失误所致,陈排长难辞其咎。”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他的操作是实战化练兵所需,靶车剐蹭情有可原。”
“作为战场‘磨刀石’,给对手出难题、设险局,是蓝方官兵的职责所在。”在详细查看演练现场录像并听取红蓝双方官兵描述后,旅机关最终作出裁定:陈排长的出发点是为了锤炼提升部队战斗力,而非故意损坏装备。如果有官兵因为这样一起非责任事故受到处理,必将打击全体官兵练兵备战的积极性。
“干工作犹如洗碗刷碟,再小心也难免出现磕磕碰碰。对于打碎碗碟的人不能一味追责问责,否则只会让官兵谈‘错’色变、望‘责’生畏,在‘问责焦虑’的心态影响下选择‘躺平’。”该旅领导告诉记者,泛化问责只会让“为了推动担责的问责,变成不愿担责的避责”,无形中影响到官兵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为了避免“因害怕追责问责而不敢担事干事”的不良风气形成,这些年,他们严格执行条令条例、法规制度明确的不予问责或免于问责的有关情形,正确区分错误与失误、主观故意与客观无意间的关系。一方面坚持严的基调,该追责的严肃追责、该纠错的及时纠错;另一方面杜绝泛化问责,主动帮助官兵从思想上松绑减负,让容错纠错机制发挥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
经此一事,陈排长的干劲更足了。在后续的实兵对抗中,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红方官兵吃尽了苦头。在演训总结时,他因表现优异被表彰为“演练先进个人”。
教育疏导并行,不让“曾迷路的人”背上“心理包袱”
一纸通报批评的分量有多重?在上等兵小刘看来,“它像一座山压在心头,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去年,下连不久的小刘因在站哨时发生违规问题被旅机关通报批评。那段时间,这名“00后”战士在被窝里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刚下连就给连队抹了黑,以后的日子还咋过?”
除了思想上的包袱,小刘还觉得生活中处处都带着“刺”——晚点名时,只要连队主官一强调执勤纪律,他就感觉是在批评自己;平时工作训练生活,小刘总感到无所适从,生怕自己表现积极点会被看作“急功近利”,稍微消极点又会被指责“破罐子破摔”。
思来想去,小刘向连长道出苦水:“不就是犯了错嘛,上级都已经问责了,大家何必还要这样对我?”
“这一切是真的吗?”经过几天观察,连长给出结论:这些都是小刘因心理压力产生的主观臆想,连队其实根本没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
“如今的青年官兵经历挫折比较少,受到批评处理后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谈及出现在小刘身上的现象,连长深有感触地说:“如何做好问责的‘下篇文章’,是我们带兵人应当重视的问题。”
“‘严管’是为了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厚爱’则是为了让犯过错的官兵能够直面错误,从中汲取教训。”该旅领导对记者说,为了帮助“迷途者”尽快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他们一方面采取大课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官兵认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等道理;另一方面通过谈心交心、心理疏导等途径,帮助这类官兵顺利走出“心霾”。
这天体能训练,连长来到小刘身边,提议和他做个小游戏——只见连长在小刘的作战靴里放进一粒沙,并问道:“你觉得这粒沙重吗?”
“不重。”
“那你能带着它跑多远?”
操场上,连长陪着小刘向前奔跑。起初,小刘的步伐还算矫健,可没跑多久,他便放缓了脚步。
“连长,有点难受,脚掌被沙粒磨得生疼。”听到小刘的话,连长让他停下脚步,把鞋里的沙粒抖出。连长语重心长地对小刘说:“受到通报批评也是这个道理,你总是背着它,它就像是一座山;你改正后放下它,它其实就是一粒沙。”
这场小游戏过后,小刘感到自己心底的“那座山”慢慢移走了。今年初,他因训练表现优异被连队评为“进步之星”。
“受到批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被批评后迷失自我,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后,连队组织“正确对待批评处理”专题教育,小刘登台演讲:“一蹶不振,错失的是改正错误的机会,关上的是汲取经验、收获成长的大门。只有勇敢直面错误,才能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话音落下,课堂上掌声四起。
经此一事,小刘重新振作了起来。如今的他轻装前行,多次在连队组织的考核中名列前茅,成为同年兵中的佼佼者。
注重奖罚分明,不让“摔过跤的人”感到进步无望
一次问责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对于某连中士小甄而言,它足以改变自己的军旅生涯。
以前的小甄,训练成绩一般,工作状态马虎。如今的他动力十足——连队列装新装备,他率先报名参加试训任务;营里开展训练课目示范,他主动要求加入示范班;旅里组织演讲比赛,他积极报名登台演讲……谈及发生在小甄身上的种种变化,战友们直言:“他如今和以前简直判若两人,谁也想不到他之前被问过责。”
“之所以‘想不到’,是因为有的官兵受到问责后,一段时间会心态消极。”该旅领导解释说,过去在一些营连,官兵受到问责后,在晋职晋衔、骨干选配、评功评奖中被边缘化,他们会感到成长无望、进步受限,因此逐渐消沉下去。
“这其实违背了问责的初衷。”该旅领导告诉记者,“问责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非将犯错的人全盘否定。”
“就像一名病人痊愈后,不应再以对待病人的方式去对待他。同样的,假如一名战士能在被问责后主动认识错误并积极改正,我们也不应该戴着‘滤镜’看待他。”基于这样的想法,该旅坚持以法规制度为依据,以发展的眼光正确评价犯错官兵的改过表现,让“摔过跤的人”重新站起、继续前行。
虽然按照法规要求,小甄在问责影响期内与立功受奖等无缘,但他在这段时间内的现实表现仍可计入实绩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其是否真正认清错误、改过自新的重要依据。
“按我的理解,我正在‘将功补过’。” 小甄对记者直言,“相信只要我汲取教训、奋起直追,以饱满的热情干好工作,就一定能够重新获得党组织和战友们的认可。”
“小甄的信心并非凭空而生。”他所在连队连长说,“我的经历就是佐证。”
去年初,这名连长还是某连副连长。彼时,他因对一起违纪问题负有领导责任而受到问责。一贯表现优异的他正值晋职的关键期,此事在官兵中格外引人关注。
不过,去年第三季度军官调整任用方案公布后,“悬念”被揭开:他在问责影响期内工作热情不减、工作成绩突出,加之他在此前的德才表现有目共睹,因此被提拔为某连连长。
曾受到问责的干部获得提拔,此事也为其他犯过错的官兵打了一针强心剂:“旅党委对我们一视同仁,我们一定要努力打好翻身仗,干出好成绩。”
“处理一名犯错者,能够警示一群官兵;起用一名改错者,则可立起一个导向。”该旅领导介绍,近3年来,旅里共有7名曾受到问责的官兵因后续工作成绩突出晋升军衔,其中2人还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表彰奖励。(张贻栋 张磊峰 李佳豪)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