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熟了

发布时间:2024-11-26 00:38:02 来源: sp20241126

  又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中秋前夕,收到了朝艳从乌蒙山区洒渔镇的苹果园里快递来的一大箱红艳艳的苹果。

  朝艳是云南省昭通市洒渔镇弓河村“苹果爷爷”周邦治老人的儿媳。“苹果爷爷”去世3年多了,但他的家人一直记着老人的叮嘱,每年下树的第一批苹果,一定要快递一箱,让远在武汉的我尝一尝。

  一个普通的文艺工作者,与乌蒙山区的果农一家人,4年来一直保持着如同家人般的联系,这是多大的情分啊!我该怎样珍惜这份宝贵的情谊呢?

  我问朝艳,今年苹果园收成如何?

  朝艳说,冬天和开春时,乌蒙山不少地方下了冰雹,影响了收成,但弓河村在黑山脚下,弓河边的果园还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想到弓河村的苹果园又获丰收,长眠在家乡山崖头的“苹果爷爷”如果知道,该有多高兴!

  因为我知道,“苹果爷爷”在世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带着自己亲自组织起来的村里的“果农合作社”,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让每户果农都成为“苹果大户”,一起过上富裕日子。

  此刻,我的心好像又飞回了乌蒙山区的苹果园里。

  我好像又看到了,苹果下树的日子,勤劳的、喜悦的果农们忙碌的身影在果园里穿梭,朗朗的笑语飞出一片片果园,似在追逐飘在崖头的白云。果农们提着竹篮,竖起梯子,人人的脸上洋溢着掩不住的欢喜。

  从树上摘下的头一个苹果,老年人自己舍不得咬,就轻轻擦去苹果上的露珠和果霜,让树下的小娃儿先咬一口。娃儿咬过之后,大人们再咬,清甜多汁的红苹果哟,瞬间驱散了大半年的辛劳、疲惫和担忧。

  当然,让人更加开心和舒坦的景象,也不只在果园里和摘苹果的时候。如果你有机会,在苹果熟了的时候来到昭通洒渔镇,那一定要去小镇上的“苹果一条街”看一看。

  我可是亲眼见过“苹果一条街”的繁忙景象,并且在那浓郁的苹果香里,流连忘返地穿行了整整一个上午。那番景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到苹果丰收的季节,每天太阳尚未升起,好几里长的一条街,连同街边的一些小巷,早已挤满了装满苹果的车子和担子。人们要想穿过小街,必须得“见缝插针”,侧着身子从车子和担子的缝隙里穿过去。

  红的、黄的、青的、粉的……各种颜色的苹果摆满大街小巷。不用说,每一条街巷,甚至整个洒渔镇上,都弥漫着新鲜和浓郁的苹果香气。

  果农们种的苹果品种,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些又大又红的,一定是“红富士”、“红星”和“红元帅”;金黄金黄的,是“金冠”,也叫“金帅”;青绿青绿的,就叫“青苹”;还有一种昭通当地出产的红苹果,名叫“昭阳红”;近年来又增加了“红蛇”“华硕”“神砂”“红露”等新的苹果品种。

  在每只装苹果的藤条箩筐或竹编篓子里,都铺垫着色彩鲜艳的厚绒布包袱皮。鲜艳而柔软的包袱皮一直伸展出箩筐和篓子边沿,可以覆盖住整筐的苹果。

  一位年轻的美丽女孩,指着这些彩色的筐子、篓子告诉我:“这些厚绒布的颜色,跟我们彝家人裁衣裳的布料一样,五颜六色的,真是太好看了!”

  一位年长的果农也对我说:“洒渔人的果子筐里,这层厚绒布可不能少,有了它,能保护苹果不说,也表示果农们对收获下来的苹果的尊重呢。”

  苹果街两边的店铺门面,一家挨着一家,全是向各地寄送苹果的快递公司。

  如果要问,这么多的快递公司,一天下来得送出去多少苹果?洒渔镇的果农会伸出三四个指头,笑着告诉你:“不多,不多,每天出货也就三四万件。”

  三四万件还不多吗?昭通不愧为赫赫有名的“苹果之城”,洒渔镇也不愧为赫赫有名的“苹果之乡”。洒渔镇的果农们,心真是够大的。

  洒渔镇是昭通最大的苹果交易市场。苹果上市的季节,当地的和从各地来的果商,都在这里聚集,然后沿着小街,一车一车、一担一担地挑选着自己看中的苹果。

  当然,这时候,果农和果商之间,也少不了“讨价还价”。小街上你一句、我一句,声浪此起彼伏。

  果商们一旦看中了哪家的苹果,再经过必不可少的一番讨价还价,哪怕只是为了求得一点心理安慰的“还价”环节之后,就会整车整车或整担整担地收购下来,再分头装箱、装车,快运到四面八方去,有的甚至运往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的一些国家。

  现在,洒渔镇上的大部分苹果交易都能通过手机支付转账,方便得很。如果是现钱交易,果农们拿到现钱,转身还得去小街上的几家银行排队存钱。

  当然,存完了钱,挑着空空的担子,或者拉着空空的拖车走出小街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收获的喜悦。碰到了熟识的人,免不了还会互相打趣:

  “安逸啦?”

  “安逸啦,安逸啦!”

  “自家挑来的?一挑卖了好多钱?”

  “三百来块。看看你这一摞摞空筐,今天这一车,怕是卖掉不少吧?”

  “不多,不多,也就三五棵树的果子,千把来斤。”

  “那今年得收好多车?”

  “少说也得二三十车吧?”

  “安逸了!可以修栋洋房了!”

  “倒是想修一栋,可儿子和儿媳又想去昭通买房子,搞不成啦。”

  “自家的庄稼长得再歉,不收不行;自家的儿女要求再多,不爱不成。家家都一样哟。”

  “哈哈哈。”

  小街上不时能听到这样的攀谈和打趣。

  快乐和满足,是明明白白地写在每个人脸上的。是呀,家家户户的果子丰收了,正该是满心舒畅和开怀大笑的时候,谁能挡得住这内心的喜悦呢?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30日 20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