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定向治疗术”在深圳获成功

发布时间:2024-11-02 00:03:15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深圳10月25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25日举行器官医学研究院成立仪式暨“肝癌定向治疗术”新闻发布会,宣布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疗术”获得成功。

  53岁的赵叔(化名)今年5月底被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确诊为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经评估,赵叔右肝肿瘤体积较大(最大径13厘米),伴多发子灶和血管侵犯,已属于中晚期,而且有多年的慢性乙肝,直接手术切除效果不佳。专家团队经多学科讨论后,建议先进行介入联合靶向、免疫抗肿瘤治疗,希望肿瘤能够得到控制并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10月13日,二期腹腔镜肝切除手术进行。中山七院供图

  8月23日,经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后,赵叔右肝肿瘤受到控制。“继续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继续保守治疗,肿瘤可能会耐药而重新加速生长,而接受手术则有根治性切除的机会。但是,要完整地切除肿瘤,剩下的健康肝脏体积太小,仅有380mL,占标准肝体积的31%,切除后发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风险极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何晓顺团队2017年首创“多器官维护系统”,为离体多种器官创造接近生理条件的灌注压、温度、氧合及营养支持,可长时间维持离体器官的活力和功能,破解了器官缺血损伤世界性难题。

  基于“多器官维护系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探索“器官定向治疗”技术,可使用高浓度药物,只作用于肿瘤侧肝脏,对健侧肝脏及全身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反应较小,实现肝癌的精准治疗。

  9月14日,一期手术开始,手术团队通过“多器官维护系统”维持右肝血供和活性,实现了右肝的“无缺血完全隔离”,并持续灌注2小时化疗药物灭活肿瘤组织。其中右肝内化疗药浓度最高达到外周血500倍。由于实施隔离灌注,手术结束时,外周血未检测出化疗药物,证明高浓度化疗药物集中在荷瘤侧肝脏。

  术后,赵叔被转入ICU照护,术后6天后回到了普通病房,恢复得很好,血液中甲胎蛋白一路下降。10月11日,赵叔再次入院,CT扫描发现残余肝体积由380ml增加到720ml,标准肝体积比例由31%增至58%,已经具备二期手术条件。

  10月13日,手术团队为赵叔实施二期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手术。2天后,赵叔从ICU转出,恢复正常饮食。术后第4天,他就可以下地行走。术后第7天,甲胎蛋白快速降到术前1/3。

  何晓顺指出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疗术”是器官医学领域的又一项重要实践。器官定向治疗技术突破实现了肿瘤化疗的技术迭代,做到了“哪个器官生病,只治疗哪个器官”,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肿瘤接受了数倍于常规浓度的治疗量,患者却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常见的化疗毒副作用。肝癌定向治疗术肿瘤化疗有望引领肿瘤化疗进入“器官治疗”时代。

  中山七院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汤地介绍,全球首例在器官维护系统支持下的肝脏定向化疗,在原发性肝脏肿瘤及结直肠癌肝转移癌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