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发力科技创新 激发国企改革强劲动能

发布时间:2024-12-27 15:33:35 来源: sp20241227

我国首口万米深地科探井穿越万米大关、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大国重器”接连“上新”,超级工程惊艳亮相,体现了国有企业持续向创新要动力、向改革要活力的实践。

业内人士表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是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要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澎湃强劲的新动能。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是新征程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鲜明导向。”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日前表示,将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科技创新。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将科技创新摆在紧要位置,在政策、资金、人才、合作等方面持续加力,在航天、深海、能源、交通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关键材料、核心元器件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4.5%。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研发投入超万亿元。2024年国有资本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比例达83%。

“科技创新是企业立身之本,机制体制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一招。”中国电信总经理助理、天翼云公司董事长胡志强说,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尤其是顶尖人才,要根据重点研发攻坚方向,找到技术带头人和骨干团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走自主研发之路;通过建立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转化成经济效益。

中车株洲所董事长李东林认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多搞点钱”“多搞点人”“给项目”“找场景”,用好国家政策,与高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靶向引进社会成熟人才,通过股权激励等形式把员工变成创业合伙人,让员工参与国家级科技平台项目建设,发挥自身价值。

“我们利用集团管理工具,设置了基准线、摸高线、卓越线,同时提出了全员绩效包干,倡导位子是干出来的、工资是挣出来的、效益是拼出来的,推行能干不包、修旧利废、挖潜增效,2023年,公司压降成本将近1亿元。” 国家电投河南公司董事长王捍忠说。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高凤林日前在国家电投职工创新创效成果擂台赛和推介大会表示,要团结动员产业工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献计出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探索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培育更多的大国工匠。要健全高技能产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畅通发展通道,强化以知识创新贡献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为高技能人才持续涌现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从增强核心功能考虑,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地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原始创新上力争取得更大突破。”张玉卓说,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要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责编:郝帅、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