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迈向“智造未来”的步伐更强健

发布时间:2024-12-21 08:51:32 来源: sp20241221

原标题:让迈向“智造未来”的步伐更强健

  10月28日至29日,2023首届国家工业软件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召开。大会聚集了包括20余位院士在内的1500余位专家学者,探讨工业软件领域前沿理论和技术创新应用问题,共话我国工业软件未来发展之道。

  工业软件被公认为“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是数字经济时代工业领域的“皇冠”。

  “工业软件连接着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控制着机器的每一个动作,优化着每一个流程的细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在致辞中说,从简单的编程到今天复杂系统的集成,工业软件支撑起整个工业的生态。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需要工业软件的强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工业软件领域仍面临“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

  “工业软件分为三类,研发设计类软件、生产制造类软件和经营管理类软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研发设计类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约5%,并且多应用于系统功能单一、工业机理简单、产业复杂度较低的领域。”

  孙优贤表示,生产制造类国产软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比例近50%,经营管理类近70%,“但生产制造类国产软件仍没有进入核心工业技术领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让迈向“智造未来”的步伐更加强健,需要国产工业软件在多方合力下取得更多创新性突破。

  推动工业软件发展,应充分发挥终端引导作用,加快工业软件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研究一定要注重问题驱动,找到企业生产过程识别、决策与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准应用场景。”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强调。工业软件必须与终端工业企业深度融合,在生产实践中调整完善、更新迭代,不断提升软件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

  柴天佑建议,研究单位、高技术公司、制造企业应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研究机制,“特别是学校培养年轻人,要让年轻人做实验,在跨学科团队研发模式中得到锻炼。”

  “工业软件强调‘工业’,相关人才就需要有工业自动化控制、流程、设计等多方面知识储备。”孙优贤说,要更正“工业软件靠计算机人才”的误区观念,重视对工业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另一方面,当前实际中,一些优秀国产软件难以在工业实践流程中得到改进优化的机会。孙优贤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政策的力度,积极鼓励采购国产工业软件,引导国产工业软件在多行业、宽领域中优先应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认为,开源开放是构建繁荣的技术生态和产业生态的必要基础。以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为例,他呼吁推动构建开源开放的EDA基础平台。

  中小企业如何搭上工业互联网的便车?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邮电大学名誉校长邬贺铨指出,将大模型缩简为模型即服务(MaaS)模块以小切口方式介入到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间,能丰富企业级操作系统功能,降低中小企业使用大模型的门槛。

  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未来,浙江大学将聚焦工业软件自主研发的国家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提升工业软件人才供给能力,加强战略科学家引领的有组织科研,高水平服务支撑国家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