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激发创新热情

发布时间:2024-11-21 19:24:38 来源: sp20241121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如今,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动各行各业走在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上,为改革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从注册企业商标,到购买观看书籍、音像制品;从使用地理标志,到开发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领域众多,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无论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普通百姓,都能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数据显示,我国申请人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截至今年6月,我国国内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590.9万件,创下新高。可以说,随着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多项突破性进展,形成系列标志性成果,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顶层设计,深化该领域各项改革。《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的发布,彰显出我国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的坚定信心。如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为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指明了方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同样离不开各地的实践探索。今年以来,江苏积极推进南京、苏州、南通三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高水平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源头保护和强企培育。山西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成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1.4万件,上半年专利转让、许可达到3538次,同比增长40.7%。

  然而,一面是知识产权事业迈向新发展阶段,另一面是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大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着相当大的侵权风险,如“AI换脸”“AI换声”侵犯隐私权和肖像权、AI生成作品引发版权争议等。此外,侵权易、维权难等问题难以根治,网络侵权行为惩治力度有待加强。如二手交易平台充斥着大量低价、劣质的盗版游戏、音像制品,往往在遭遇投诉后又迅速“换皮”继续牟利。这些问题打击了经营主体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戒,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动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并非机械地追求纸面数字好看,而是需要从激励创新、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效支撑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把握重点、解决问题。如此,才能更好地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激发创新热情。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如今,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要想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推动各行各业走在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上,为改革创新注入源头活水。(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