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2:14:53 来源: sp20241231
中新网 杭州3月22日电(记者 王逸飞)“在职称晋升上,我们将强化‘论文写在大地上’导向,深化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打破学历、资历等壁垒,支持农民申报高级职称,让更多‘土专家’拥有‘真头衔’。”21日,浙江省委农办主任,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说。
当日,浙江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在这场以“人才”为主题的发布会上,乡村人才建设也成为媒体的聚焦点之一。一句“让更多‘土专家’拥有‘真头衔’”背后,浙江传递了怎样的“话外音”?
21日的发布会现场。王逸飞 摄其一,是乡村拥有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
从传统视角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是资源小省,但其在“三农”发展领域却并非弱者。多年来,该省在高效生态农业打造、和美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农创客培育及乡村新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还有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字是,2023年,该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0311元,连续39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
在农村发展方面,“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也让乡村成为了创业创富的“新热土”。
以浙江义乌的李祖村为例,如今这一小村庄已落地62个新兴业态,从业人员一半以上是大学生,村民平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356万元,村庄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
其二,是乡村振兴渴求各类人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
早在2004年,浙江就将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强省战略。长期以来,该省通过构建乡村人才培育体系、实施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改革、开展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培育、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等系列举措,持续建强乡村人才队伍。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浙江培训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280万人次,全省乡村人才总量达225.9万;该省已有318名农民获评高级职称;有超6.2万名农创客在浙江的乡村大显身手。
当然也要看到,在浙江,乡村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依然存在,探索农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亦需要更加强大的人才支撑。
今年的浙江“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作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重大部署,其中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位列其中。
“浙江的乡村真切呼唤人才,人才要闯出一番事业更应主动奔赴这片热土。”21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从王通林对未来工作的介绍中,也能看出浙江对乡村人才的渴求。他表示,浙江提出打造“1111”乡村人才矩阵。第一个“1”是1000名“浙农英才”,第二个“1”是10000名产业振兴“头雁”,第三个“1”是10万名农创客,最后一个“1”是100万现代“新农人”。
浙江某地农民正在劳作。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图其三,是要让人才和乡村实现“双向奔赴”。
人才成就乡村,乡村成就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围绕浙江如何推动人才和乡村“双向奔赴”,王通林也进行了着重介绍。
一方面,浙江将集成政策“工具箱”。除前述职称晋升内容外,该省在项目支持上,将在“土特产”精品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项目中,专列人才项目跑道,把“梧桐树”栽到乡村去,真金白银筑巢引凤;在待遇保障上,其将提升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待遇,加大乡村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购房、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力度。
另一方面,该省将着力打好培育“组合拳”,着力在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孵化培育三个方面下功夫。以技能培训为例,浙江提出梯次构建省级农民大学、市级农民学院、县级农民学校、基层农民田间学堂“四位一体”现代化培训体系,重点打造100家高水平培训机构。
此外,浙江还明确建优服务“生态圈”,全力做好用地保障、金融支持、创业服务、评价激励等服务,如每年新增农业产业与项目用地指标优先支持乡村人才创业;创设乡村创业信贷、保险、担保专属产品;建设100家农创之家、“浙农英才”工作站和乡村工匠工作室;建立现代“新农人”评先机制等。(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