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侨界人士如何被这位全国劳模“圈粉”?

发布时间:2025-01-01 12:51:03 来源: sp20250101

   中新网 上海4月24日电(记者 范宇斌)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沪上侨界人士24日和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包起帆一起走进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包起帆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创新故事娓娓道来。

  当日,上海市侨联以“奋进创新之路”为主题,举办迎“五一”侨界人士专题考察和交流活动,侨界人士走进包起帆的母校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参观包起帆创新之路展示馆和上海智能制造科普基地、艺术与设计学院展厅、校史馆等。

包起帆向沪上侨界人士讲述人生经历。 范宇斌 摄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在众人眼中,包起帆的人生充满“惊叹号”,而包起帆却认为,他只是从未在平凡的岗位上画上创新的“句号”。

  包起帆曾是一名普通的码头装卸工,扎根在港口生产第一线,从开展新型抓斗和工艺系统革新起步,创造性地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被誉为“抓斗大王”。

  据他回忆,“过去,码头作业靠的是肩扛手提、人力捆扎,码头装卸险象环生、事故不断。我通过创新发明把工友们的生命从‘木老虎’的口中夺出来。”

包起帆向沪上侨界人士讲述创新发明新型抓斗的故事。 范宇斌 摄

  而包起帆的创新发明远远不止于“抓斗”。

  20世纪90年代,身为上海龙吴港务公司经理的包起帆为让企业走出困境,推动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不仅搞活了龙吴码头,还带动了产业大发展。

  进入21世纪,包起帆团队提出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间无缝隙物流配送新模式,提出了现代物流和码头智能管理新理念。其团队还在国内首次建成了全自动集装箱无人堆场,发明了国际上首条港口全自动散货装卸系统。

  创新发明永无止境,包起帆的创新版图不断扩大。2006年5月,在巴黎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包起帆发明的诸多应用获得4枚金奖,成为105年来在该展会上一次获得金奖最多的人。如今,他又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谋划横沙开发,为上海城市发展和深水新港拓展新的空间。

  活动现场,包起帆告诉侨界人士他的“创新经验”——创新就在岗位,始于足下;创新不问出身,人人皆可成功;创新要有方法,只有垂先示范、锲而不舍、不畏艰难、共同成长、分享成果才能取得成功;创新要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金钱为目的的创新不可持续。

  聆听了包起帆的讲述,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坚直言有一种“追星的感觉”。她表示,“新时代,年轻人更应该去追像包起帆这样的‘明星’。他发明新型抓斗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工友的人身安全,让人感动。通过了解学习其事迹,我发自内心感到了不起。”

  上海生物电子标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渊对“创新的持续性”有了新的领悟。在他看来,如今人们对创新的理解有许多不同的认识,而创新最有价值的就是能够落地,产出效益,使生活更加美好,这是创新的真谛。“包起帆的创新发明都紧紧围绕实际应用,产生社会价值,给我带来很大启发。”

  有人说“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不行”?上海繇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理政表示,“以包起帆为代表的科技专家用自己的智慧与奋斗证明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他们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们,我准备回去和公司的年轻工程师们分享这种创新精神、工匠精神。”

  在浦东新区侨联主席郭青看来,奋进创新之路,贵在精神内核。“人要有精神,要保持韧劲、坚守初心,平凡的岗位可以做出非凡的业绩,小舞台也可以有大创造大作为。包起帆的创新精神凝结成精神内涵,其中尤其是‘分享成果’这一点,在全球化时代,协同创新、善于分享非常宝贵。”

  “每个人都可以在各自岗位、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所作为、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创新需要坚韧不拔,持续推进,不断迈向新的高峰;要有情怀、有格局、有精神动力,也要坚持问题导向,包起帆的事迹带给我们丰富的启迪。”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表示,通过本次活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创造精神、团结奋斗精神,对侨界是很大的激励。上海侨联组织要向海内外侨界积极宣传创新创造故事,推动造就更多年轻的创新人才。

包起帆与沪上侨界人士座谈交流。 范宇斌 摄

  面对满墙的荣誉证书、奖杯等,包起帆认为那些都不算什么。他说:“希望我过去所做过的成功的或不成功的事,给年轻人带来一点启迪。”

  活到老创新到老,虽已退休,但包起帆仍在参与国际航运物流相关研究项目。他希望在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能够尽己所能,继续贡献力量。

  包起帆在座谈交流中还谈及,“当下,社会不缺精英,缺的是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燃起希望,觉得自己有奔头、有前途的人。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前途、有希望、想做事,而且能够做好事,那我们国家、社会就会发展得更好。”(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