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0:01:15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郑州10月19日电(记者 韩章云 李超庆)“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提起河南,这句话常被作为该省厚重历史的缩写。近年来,“研学热”“文博热”兴起。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的河南依托丰富的文物考古资源,因地制宜、发挥特色,让考古研学探索实践走在了全国前列,备受关注。
10月18日下午,持续在河南新郑举行的首届文物考古研学大会上,进行了主题报告、案例分享环节。来自全国多家文博单位、考古科研机构、教育机构、研学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共同分享文物考古研学收获与经验,共谋文物考古研学发展新未来。
图为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南方科技大学文博中心教授高大伦介绍当前国内文物考古热潮。韩章云摄在案例分享环节,河南博物院将华夏古乐研学课堂搬到会议现场,汉代七盘舞教学、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现代流行音乐《孤勇者》,悠悠丝竹之声架起今人与千年礼乐“对话”的桥梁。而这样独具特色的研学课程近年来在河南各地层出不穷。
在三门峡仰韶村捏陶器、拼彩绘、制拓片,沉浸式体验仰韶文化;在郑州大河村植物捶染、钻木取火,感知华夏先民的智慧和匠心;在洛阳,行走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探寻奇趣隋唐;从安阳到郑州,跟着考古学家去“寻商”,一路溯源商王朝的起落兴衰;位于开封的北宋东京城州桥及汴河遗址,则创造性地采取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建设的思路和方式,积极开展考古研学活动。
寻迹河南,行走皆为课堂。今年暑期,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来自浙江杭州的小学生们将“一片甲骨惊天下”写入游记;在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一场复原商周礼制的“商代晚宴”邀请准大学生成为“座上宾”,感受中国古代礼仪;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前来参观的“Z世代”热衷于复原唐代妆容,跨越时空与古壁画中的人物“相望”……
今年暑期,河南准大学生跟着考古学家安阳、郑州两地“寻商”。(资料图)韩章云摄开展文物考古研学,河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如璀璨明珠嵌于历史长河之中;5处世界文化遗产,42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177万余件可移动文物,14项“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53项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些都是河南开展文物考古研学、盘活文物资源的“家底”。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河南考古研学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学发展联盟秘书长刘海旺表示,文物考古研学的独特体验,将增强参与者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河南的考古研学起步较早,并实现了从博物馆研学到以考古遗址公园为核心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河南正在打造中华文明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河南省文物局首批推出6条文物主题游径,旨在将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更好地“活”起来。
事实上,上述研学课程和研学路径,旨在将散落的文物与考古遗址“穿珠成链”,也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根植于人们心中。
今年暑期,准大学生在郑州商城考古现场体验考古发掘。(资料图)韩章云摄据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为了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近年来,河南统筹利用文物考古资源,全面规划研学游径和研学实践,积极引进专业研学机构,致力于高水平打造主题鲜明的文博研学、考古研学基地,强化教旅融合,精心打造红色研学、文博研学、考古研学、古建研学、古乐研学等一系列研学体系。
任伟表示,下一步,河南省文物局将持续关注文物考古研学前沿进程,着力推进全省文物考古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文物考古研学融入全省文旅文创大局,进一步推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建设。(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