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树立大食物观 端牢中国饭碗

发布时间:2024-11-26 01:33:07 来源: sp20241126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从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反复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解决好吃饭问题,为我们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指引。

  大食物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创造性提出的重要理念。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深情回忆道:“我在福建工作时,在山区干过,也在沿海干过。当时我就提出大食物观,肉、蛋、禽、奶、鱼、果、菌、茶……这些都是粮食啊。”30多年来,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立足资源禀赋和农业特色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食用菌、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畜禽肉类产量大幅增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在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展现了大食物观的实践伟力。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就树立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7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4月在广东考察时,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时,总书记指出,“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续写了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的奇迹,粮、油、棉、糖、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而且吃得越来越好、吃得越来越营养健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数据显示,我国14亿多人口,每天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吃饭”不仅仅是消费粮食,肉蛋奶、果菜鱼、菌菇笋等样样都是美食。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但草地、林地和海洋湖泊资源丰富,还有很多荒地和盐碱地。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光盯着有限的耕地,必须转变观念,把思路打开,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求是网评论员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