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一“旗”一会 妙手生花

发布时间:2024-11-09 13:04:15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香港11月17日电 题:香港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一“旗”一会 妙手生花

   中新社 记者 韩星童

  师傅封有才背着一只旧帆布袋,几乎和为专访而来的 中新社 记者同时抵达店铺。他笑吟吟地从包里掏出一块红蓝相间的布料,这是他早先在市场寻觅的收获,为制作一件客户指定样式的改良旗袍。

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近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专访。 中新社 记者 韩星童 摄

  这爿店铺极狭窄、紧凑,堆满了各式布料、成品旗袍,剩余的空间仅够容纳一张工作台、一个老式缝纫机,以及封有才和他的搭档“模特女郎”。“她”脖子上挂着皮尺,身上那件鹅黄带着些水墨风格的旗袍,是封有才的得意近作,不久前刚登上洛杉矶时装周的T台。借由封有才手机里保存的图片,我们得以一窥传统旗袍走上时代潮流尖端的风光,散发出以柔克刚的端庄优雅。

  旗袍分为京派及海派,京派旗袍剪裁平面,连袖宽大,而封有才擅长的海派旗袍则剪裁立体,凸显腰线,手工繁复讲究,针黹、剪栽、熨拔,每一步都显示着裁缝的功力,容不得一丝马虎,“一件旗袍制作出来不可以起皱,衣襟要称身,领口也要对称。”

  “我演示一下?”见记者期待地点头,封有才在那台老式缝纫机前坐下,拧亮桌面台灯,机器轧轧的声响萦绕耳畔,清脆、温婉。老式缝纫机有节奏地运作也将封师傅带回童年夏夜那熟悉的画面:窗外有茂密梧桐,枝叶间有风,霭霭地摇漾,枕着这样的吱轧声,安然睡去。

  封有才所拥有、怀念的如此夏夜,远在上海,那是他的家乡。出生旗袍世家、三代皆为裁缝的封有才,12岁那年跟着家人移居香港谋生,进入大坑的裁缝店当学徒,并继承了家族海派旗袍制作技术。算起来,时至今日已累积超过60年旗袍制作经验。

  “我们那时候年纪太小了,什么都不懂,工作都是听大人安排的。”在少年懵懂尚不懂何为天生热爱的年纪被动选择了人生的道路,从此再未转向,封有才始终奉行的是“专一行精一行”一代传统手艺人共通的精神。不过这些年年纪大了,不时爱回顾往事,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或许确实有基因影响一说。“我小时候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就会留意到穿旗袍的人,不同的颜色、长短、款式。”不论是花俏的款式,还是朴实的剪裁,旗袍总是能展现出传统中国女性含蓄却又娇艳之美。

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正在老式缝纫机前忙碌。 中新社 记者 韩星童 摄

  封有才来港的20世纪50年代,大批上海裁缝在港开裁缝铺,货如轮转,称得上是真正的黄金时代。裁缝业最兴旺的时候,他一日内可以制作两至三件旗袍。

  时装的出现、流行及普遍,现代化、机械化的制衣业发展,压缩着旗袍裁缝生存空间,“我们这一代的裁缝在香港应该只剩下不多于5位。”

  在行业不敌时代洪流的夕阳余晖里,封有才的生活也逐渐慢了下来,他并未在所谓后继无人的窘境里慌张或故步自封,相反颇有兴致地跟年轻设计师走在一起研究改良旗袍,也开设课程倾囊相授,不遗余力地推广这项传统手艺。闲时他乐于设计款式制作几款旗袍,有更多时间静心感受旗袍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日子女儿出嫁,他亲手缝制了两套旗袍,一件红色、一件粉色,细致地以绣花点缀,远远望去宛若桃花盛放,叫人移不开眼。问他为女儿做嫁衣的感受,“也没什么,跟客户一样,马虎不得咯。”口里虽说没什么特别,嘴角的笑意却泄漏了满满的自豪和感动。(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