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4:23:52 来源: sp20241114
北京创新“金种子”在津冀生根
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在三地深度融合
京津冀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在“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题采访中,记者先后走访了河北雄安、天津滨海等地,一颗颗从北京中关村出发、向津冀播撒的“金种子”已在此落地生根,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在三地深度融合,京畿大地一派勃勃生机。
从中关村到“未来之城”
“未来三年,我们希望雄安公司的人员规模上百、销售额上亿元。”站在开业不久的雄安数字城市安全总部的会议室里,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刘军满怀信心地阐述着新计划。
电子政务、工业生产、医疗、交通、水利……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面临网络攻击的威胁。而天融信的任务,正是护卫城市各行各业的网络安全,第一时间预判、识别并解决安全漏洞风险。
3月28日,天融信雄安数字城市安全总部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开业,1300平方米的场地里,包含了城市安全运营中心、展示中心、培训中心和办公区等各种功能区。近期,公司三大攻防实验室之一的“赤霄实验室”也将迁入雄安,以加强对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安全和入驻企事业等单位的网络安全攻防服务支撑能力。
天融信科技集团1995年成立于北京海淀,是国内首家专业网络安全企业。对这位网络安全“老兵”来说,一座从规划、建设起就有着智慧化烙印的新城,意味着巨大的新机。“听了雄安新区‘云上一座城、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的建设理念后,公司很快就做出了入驻雄安的决定,决策时间不到5个小时。”刘军说,参与、见证雄安新区建设,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未来,公司将把在雄安数字城市建设中形成的新产品、新解决方案和新安全架构体系推向更多城市,“我们将立足雄安,服务京津冀,走向全国”。
天融信并非个例。“今年目标是实现3000万元营业额,明年预计将超5000万元。”雄安妙心生物公司副总经理王芳军说。去年12月,在雄安新区未来发展前景和政策激励的吸引下,这家母公司位于北京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雄安设立了子公司,开启加速发展的新征程。
“类中关村”生态扎根
走进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内,集成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展示交流中心、共享路演厅、共享会议室、咖啡图书吧等一应俱全。去年8月30日,园区正式揭牌,如今,以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科技服务为产业主导,园区已聚集包括天融信、利亚德等龙头企业,以及竹云科技、眼神科技、妙心生物等具有高成长性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
类似中关村与雄安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在天津滨海新区上演着。从北京驱车沿京津高速一路向东南方向行进约140公里,一栋栋别致的砖红色小楼组成的产业园区映入眼帘。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园区里,绿树掩映、鸟语花香,超5000家高精尖企业在此落户。
“‘类中关村’的集成服务体系,推动我们在新的土地上加速成长。”零氪科技公关总监郭晓龙说,作为一家2014年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的大数据医疗企业,他们已累计服务了400万名肿瘤患者。
在企业初成立的三年间,是产品技术研发阶段,三年后,当产品初具形态,零氪科技开始寻求优质的临床资源配合。“天津本身有医药产业集群,临床资源丰富,加上临近北京,能够让研发和转化无缝衔接。”郭晓龙说,出于综合考虑,2016年公司在天津成立子公司。
“入驻园区后,区审批局在园区设立了工作站,原本需要去审批局才能办理的业务,在园区工作站就能办。”郭晓龙说,园区还会定时为企业精准推送匹配企业领域的政策,确保每家企业都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试验田”长成“丰产田”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块块“试验田”,正成长为协同创新的“丰产田”。
“出生”在北京,“成长”在天津。提起园区里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威努特是工控安全行业绕不开的领军企业。作为公司第一批搬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技术骨干,天津威努特研发总监王方立坦言:“我跟公司一样,职业生涯从北京开始,在天津开拓。”
人才落户等后顾之忧在园区推动下一一解决,王方立一门心思放在研发上,由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工控漏洞挖掘平台获得了国际自动化协会安全合规学会颁发的国际认证证书,也是全球仅有的六家、全国第一家获此认证的企业。扎根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7年间,天津威努特的研发团队也由最开始的3人,壮大到20余人。
科芯智慧农业项目从年销售不足百万元的公司成长为年销售突破5000万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亿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机器人已在地铁、高铁等检修场景中落地应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实现了每秒百亿亿次计算能力的突破……
在这里,北京的高精尖产业、科研与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经验等优势与滨海新区制造业基础、成本与空间等优势联合互补。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服务业营收由2019年的4.3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7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02.29%,昔日“小渔村”变成“中关村”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重要引领地,北京的“创新因子”正加速飘向津冀大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交上创新答卷。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企业累计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数量已突破1万家,总投资额超过2800亿元。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1.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8.7亿元。本报记者 孙奇茹 鹿杨
(北京晚报)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