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大邮轮,为什么才出现?

发布时间:2024-11-02 04:13:54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经纬1月5日电 (赵佳然)2024年元旦首航出发的“爱达·魔都号”,成为了最近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作为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见证了邮轮经济怎样的变化?又将给市场和行业带来怎样改变?

  为什么现在才造大型邮轮?

  2008年4月,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LNG船成功交付;2019年12月,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2023年11月,经过8年科研攻关、5年设计建造的“爱达·魔都号”正式交付。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集齐造船业“三颗明珠”,继德国、法国、意大利、芬兰之后,成为了第五个有能力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

  长久以来,大型邮轮的建造一直被欧洲垄断,邮轮在欧洲也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史。公开信息显示,早在1897年,吨位达1.4万吨、可搭载1506名乘客的德国“威廉大帝号”邮轮就已面世,在当时被称为“超级邮轮”。

  为什么现在才造出国产大型邮轮?这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黄璜对中新经纬表示,不同于其他船只种类,邮轮建造考量的既有工业制造能力,还有对旅游产品设计与把控。“邮轮相当于一个可移动的度假区,兼顾酒店、餐厅、商场、娱乐场所等多种设施的功能。国产大型邮轮的诞生,首先意味着中国工业制造技术提升了一个台阶,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已具备把握旅游者需求、开发旅游度假精品的能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邮轮发展首席研究员谢燮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邮轮制造是个巨系统,从‘爱达魔都号’2500万个零件可见一斑。而且,邮轮制造的配套企业几乎全部在欧洲,并非我们想造就能造。2006至2012年,中国邮轮市场处于第一个平台期,每年消费人次20万左右,之后才爆发式增长,给造船方带来强烈信号。总体来说,造船既有技术的难点和配套的欠缺,还要有市场需求端的支撑。”

  全长323.6米,高72.2米,13.55万总吨,拥有2125间豪华客房和套房,满载可容纳5246名宾客……这些数据背后,“爱达·魔都号”在邮轮中处于什么“段位”?

  谢燮提到,“爱达魔都号”与美国嘉年华邮轮集团旗下的“歌诗达威尼斯号”的船型平台基本一致,后者于10年前开发设计,2019年首航。此外,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轮旗下的“海洋标志号”2024年1月将从迈阿密开启首航,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邮轮,达到了24.87万总吨,载客量为5610-7600人。2024年即将回归中国市场的“地中海荣耀号”和“海洋光谱号”的吨位都比“爱达·魔都号”更大,按照标准载客量(下铺床位数)计算,“爱达·魔都号”的乘客空间比要小于“海洋光谱号”。

  “总体而言,对‘爱达·魔都号’的基本情况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基础设施上,它还称不上是当今最大、最好的邮轮。建成‘爱达·魔都号’,是中国邮轮建造者在邮轮这一造船皇冠明珠上走出的‘万里长征第一步’。”谢燮说。

  “从0到1”和“从1到10”

  时间回溯到“邮轮制造中国梦”开启的那一年。2013年,中船集团国产邮轮项目正式启动,随后中船集团选择与全球最大的邮轮运营商——美国嘉年华集团进行项目合作。

  2015年,中船集团联合中投公司,与嘉年华集团签署邮轮运营合资协议。次年,中船集团与意大利芬坎蒂尼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合资设立豪华邮轮设计建造公司。

  2018年,中船集团与嘉年华集团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该公司后于2023年更名为爱达邮轮有限公司,为“爱达·魔都号”的运营方,“爱达邮轮”则是公司旗下的中国邮轮自主品牌。

  “爱达·魔都号”的建造方为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船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随着国产邮轮项目的逐步推进,中国邮轮市场也已成为全球邮轮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7年,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等发布的《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17)》中提到,中国已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据国际邮轮协会统计,2006年至2019年,中国母港邮轮游客量年均增长率高达52%。

  国际邮轮集团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不少国际邮轮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消费习惯与邮轮文化相结合。2017年报道显示,美国皇家加勒比将北京烤鸭搬上了“海洋量子号”和“海洋赞礼号”;芬坎蒂尼集团中国区执行总裁法布奇欧·费里表示,中国邮轮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邮轮制造以及运营都有着巨大的潜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选择乘坐邮轮旅游度假。

  黄璜表示,邮轮经济的增长,反映出中国旅游市场升级,旅游方式也从传统的观光旅游、打卡照相,扩展到邮轮等度假产品。“需要正视的是,中国的邮轮市场渗透率仍旧较低,相比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居民,中国消费者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未接触过邮轮。然而,仅靠中老年为主的群体就已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邮轮客源地,相信未来消费主体会向全年龄化发展,市场潜力巨大。”

  “在‘爱达·魔都号’出现之前,中国市场的邮轮均由外国集团主导。除了邮轮本身外,船员、船供品等也大多来自外国,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建造出国产邮轮,相当于把邮轮产业链上最难啃的骨头啃了下来,在邮轮国产化的基础上,周边的邮轮经济也会逐渐回流,促进本土邮轮经济发展。”黄璜说。

  据悉,未来“爱达·魔都号”还将开启中国至东南亚国家的邮轮航线,提供长、中、短相结合的旅行度假选择,并将适时推出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此外,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已经开始建造。有了第一艘的经验,第二艘大型邮轮的建造周期将由49个月缩短至41个月,计划在2026年年底前交付。

  谢燮表示,“邮轮制造中国梦”目前刚刚完成了“第一个十年”,这十年中经历了从总体规划到初步落地,是“从0到1”的初创过程,具有很大意义。“第二个十年”则更加重要,是从“1到10”的量变和质变过程。“随着第二艘邮轮交付,我们可以逐步实现邮轮自主研发设计和更高的本土化配套率,从而实现从合作建造到自主可控。这一步,更需不断攀登一个个高峰。”

  邮轮游重回心愿单,接下来怎么走?

  2023年9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经商有关部门,决定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全面恢复进出中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在旅游业持续回暖的环境下,多家国际邮轮公司日前相继宣布回归中国市场的国际邮轮航线。瑞士MSC地中海邮轮旗下的“地中海荣耀号”、皇家加勒比游轮旗下的“海洋光谱号”2024年将相继回归中国市场。

  “2026年开始,市场将进入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预计经过十年的平稳增长后,游客量能够达到900万人次。”谢燮表示。

  2024年元旦期间,邮轮游已重回消费者的热门心愿单。携程数据显示,平台元旦假期邮轮预订量环比增长231%,“爱达·魔都号”元旦首航的船票,在平台上提前一个半月就已售罄。

  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等日前发布的《邮轮绿皮书:中国邮轮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中国作为全球邮轮新兴市场,有望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新机遇,逐步增强自主设计研发力度,为全球邮轮行业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对于未来邮轮市场的发展趋势,谢燮表示,邮轮产业的典型特征是需求非刚性,优质的供给将带动更大的需求。目前中国市场上,消费者的海洋文化意识还不够充分,供给方也还需要在实践中磨合,邮轮领域仍有长远的路要走。

  黄璜表示,“希望未来中国邮轮市场能达成‘客源地+目的地’的转型,不仅通过邮轮发展出境游,也要将各国游客吸引入境,同时发展国内邮轮游;除天津和上海的港口外,把青岛、宁波等港口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各地特色,这样才能真正地带动全国邮轮旅游经济。”

  “可以预想到,在第二个黄金十年,邮轮港口将继续探索商业模式,相关的配套服务业在邮轮市场的扩展下,也将取得长足进步。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获得稳定收入,长期主义者也能盈利。届时,中国邮轮市场也将更加成熟。”谢燮说。(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