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成就!这场转型中国为什么必须做?

发布时间:2024-11-01 23:34:56 来源: sp20241101

  文/刘亮

  “中国推进能源转型,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也不是能不能做,而是必须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9日发布《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全面介绍十年来中国能源转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白皮书中的这句话,透着十足的紧迫感。

  能源转型,为什么中国必须做?又该怎么做?

  严峻挑战与新的要求

  能源转型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流路径,也是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变暖趋势,人类生存环境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近几十年来,西南太平洋的海平面上升幅度和海洋表面温度增幅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上升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大幅增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亦有自身现实之需。

  白皮书指出: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建立了煤、油、气、核、水、风、光等全面发展的能源供给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澎湃动力。当前,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有生表示,考虑到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且能源现状仍是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同时,在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未来能源需求还将增长。这些困难与挑战,表明中国能源向低碳转型将面临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大的难度和压力,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能源转型步伐。

  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仍需解难题

  各国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不同。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共同的目标,也是面临的难题。

  白皮书强调:中国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把握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调平衡,在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同时推动能源转型。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可靠替代能力,发挥化石能源支撑调节作用,加快构建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

  张有生认为,在构建新能源供给体系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新能源和传统能源之间的协调平衡。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到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不是一蹴而就,要逐步过渡,并重视传统能源在转型过程中的支撑和兜底保障作用,推动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加快构建能源供给新体系,还需注重提升能源系统韧性。

  白皮书指出: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和电力负荷特性变化,能源电力系统运行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亟须增强系统灵活调节能力,不断提升能源系统安全运行和抵御风险能力。

  白皮书提出三点关键:加强能源管网的互联互通,提升能源储备的应急能力,提升能源系统的调节能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认为,提升能源系统的调节能力,包括供给侧的灵活调节和需求侧的优化管理。前者通过增加备用容量、优化运行进行调节,后者通过提前制定有序用电用气规则、理顺能源价格信号引导消费者资源调节能源消费行为,这都将有利于提升能源系统韧性。

  中国转型,全球受益

  中国推动能源转型的进程,亦是为全球绿色发展注入动力。

  白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十年来,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有力促进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研究室主任朱彤表示,中国风电、光伏产业无论技术还是规模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持续推进的科技创新、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充分的市场竞争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这些因素为中国清洁能源走向全球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也通过扩大开放,为深化清洁能源国际合作创造新机遇。通用电气、碧辟、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在中国能源投资规模稳步增加,法国电力集团海上风电项目、上海特斯拉电动汽车制造项目、南京LG新能源电池项目等外资项目相继在中国落地。

在朱彤看来,外部的投资和竞争力量在中国落地,有利于为中国能源市场注入活力。他举例称,特斯拉落地中国就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迅速崛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特斯拉作为行业龙头,借助中国市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提高了自身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与特斯拉的共同竞争中得到成长,实现共赢。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