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塞北小城山西天镇:多元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1-08 11:24:56 来源: sp20250108

原标题:(乡村行·看振兴)塞北小城山西天镇:多元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产业要发展,绿色是关键。

  近年来,塞北小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该县谷前堡镇目前已形成旱地绿色酿酒葡萄种植、地热水循环热带鱼无污染养殖、日光温室绿色设施蔬菜种植的产业布局,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葡萄种植基地里,葡萄藤结出“增收果”。赵利娜摄

  葡萄基地结出“致富果”

  近日,位于“小八达岭”明长城白羊口段所在地白羊口村南的“大同·天镇谷”葡萄种植基地里,500亩酿酒葡萄喜获丰收,已经进入挂果成熟期,一枝枝葡萄藤郁郁葱葱,藤高叶肥,果粒饱满。

  翻土、绑枝、灌溉……葡萄种植基地聘用80多名周边村民在葡萄生长的重要时令进行管理维护。村民们流转土地增收,还能在家门口工作,学习葡萄种植技术。

  2019年以来,该基地分批次种植葡萄近1500亩。东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介绍,预计今年年底,首批次将有2万瓶红葡萄酿造完成推向市场,扩建的5000亩葡萄种植园、配套的1万平方米酿酒厂和2000平方米地下酒窖也在规划建设中。“我们将依托长城文旅资源,以葡萄为媒,把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产业融入到全县‘农业、文旅、康养’三大产业板块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新名片。”

  谷前堡镇马圈庠村的鱼菜共生基地。赵利娜摄

  鱼菜共生走出“增收路”

  走进谷前堡镇马圈庠村鱼菜共生基地,一个个水池桶整齐排列,各品种鱼苗在养殖池内游动,养殖池旁栽培的蔬菜长势喜人。

  马圈庠村地热资源丰富,水质佳,适合热带鱼养殖。天镇县绿源渔业农业有限公司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基于“绿色、现代、生态、休闲”的循环经济理念,开发了鱼菜共生模式,即“鱼帮菜、菜帮鱼”协同共生,养鱼不用换水,种菜不用施肥,打造了多元化、立体式、高标准的现代科技循环型生态农业基地。

  鱼菜共生项目总建筑面积38100平方米,鱼类主要品种有罗非鱼、大口鲈鱼等,鱼的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分,蔬菜吸收养分净化水体。早春栽培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秋冬季复种白菜、芹菜等叶菜类蔬菜。

  鱼菜共生模式不仅提高了种养效益,保证了鱼和菜的品质,也让附近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基地长期雇佣附近村民60余人,从事喂食、捕捞、销售等工作,人均月收入4500元。此外,企业还支持周边养殖户发展鱼类养殖,帮助村民多渠道增收。

  彩椒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在棚里采摘、装箱。赵利娜摄

  彩椒大棚绘出“幸福色”

  谷前堡镇十里铺村彩椒大棚里,一株株彩椒苗整齐排列,个头硕大、红黄相接、色泽明亮,周边的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箱,一筐筐彩椒被搬运到车上,运往各地市场销售。

  近年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种植业结构,谷前堡镇建设了桦皮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型绿色设施蔬菜基地,基地占地165亩,共有新型双拱式日光温室34栋,全部采用智能水肥药一体化灌溉系统,种植彩椒、泡椒等特色果蔬,每栋日光温室年产蔬菜4万千克,年总产140万千克。

  同时,基地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并申请认定为扶贫车间,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和乡村经济健康发展。“自从村里建起蔬菜大棚,家门口就能务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140元,一年收入稳定还能顾家,日子越过越好。”十里铺村民渠女士说。

  天镇县谷前堡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秉承绿色环保理念,注重规模效益同步,积极挖掘“一村一品牌,一镇一特色”,重点培育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民众稳定就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责编:申佳平、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