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04:14:55 来源: sp20241225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第五年,区域合作进入聚力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日前,《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下简称“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印发,以推动成渝地区交通一体化进一步发展。这一标准体系有何特点?将对推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何意义?在近日交通运输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聚焦基础设施、运输服务、协同管理等需求
“发布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目的是以标准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说,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建立部省联动、区域协同的高效能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快制定一批特色鲜明、科学适用的高水平标准,推动成渝地区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徐文强介绍,这一标准体系突出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衔接、运行管理协同联动三方面的需求,共布局50项重点标准,包括两地要联合立项、共同制定、协同发布的区域性地方标准28项;鼓励先行先试、强化实施应用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2项。
标准体系部署了几方面重点工作:
在提高综合交通网建设质量方面,将加快山区高速公路改扩建标准制定,支撑高速公路扩能改造,提升路网通行能力。同时,完善山区水上旅游航道建设标准,挖掘精品航线与旅游资源叠加效应,助推交旅融合发展。
在促进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方面,将加快集装箱多式联运运单、集装器具循环共用等标准制定,推进“一单制”“一箱制”发展。
如何以标准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徐文强表示,将研究高速公路智能化、内河码头自动化等标准,统一汽车充换电设施和加氢设施运营服务标准,服务智慧公路、智慧港口建设。
两地已实施一系列智慧绿色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两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落地实施了一系列智慧、绿色重大项目。”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郝祎说。
看陆上,成渝中线高铁、成渝高速扩容改造加快推进,在建和已建川渝间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1条;看水上,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建设全面提速,两地交通基础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网”。
看出行,重庆中心城区与成都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实现了“一卡通”“一码通”,两地300多个汽车客运站、1123条线路实现联网售票;看治理,“川渝通办”线下“异地可办”、线上“全程网办”,“跨省通办”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此前,围绕成渝智慧高速“是什么”“建什么”“怎么建”,两地共同发布了《智慧高速公路》系列区域性地方标准,成为成渝地区联合制定发布的首个区域性地方标准。
“标准发布以来,已经在成都绕城高速、四川成宜高速、重庆石渝高速、渝湘高速等路段进行实际应用,支撑两地建成智慧高速2000余公里。”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胡洪波表示,以成宜高速为例,全线157公里实现对车辆运行情况、路面状况、天气情况、突发事件等的全天候监测和自动预警。
“此次发布的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充分考虑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智能化技术在运输服务中的重点应用需求。”胡洪波说,这一标准体系未来将在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效能、数智赋能交通高效治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
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标准是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对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围绕智慧交通、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发布9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副司长柳成洋介绍,此外,京津冀发布区域协同地方标准86项,涉及交通、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长三角在数字政府、交通等领域制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6项;粤港澳大湾区公布183项“湾区标准”。
“十四五”以来,交通运输部不断强化标准体系顶层设计,涉及综合交通运输、智慧物流、安全应急、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截至去年底,交通运输现行有效国家标准908项,行业标准3145项,地方标准2405项,交通行业各项工作基本实现了“有标可依”。
在支撑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方面。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制定发布一系列综合交通运输标准,支撑了全国25个枢纽城市和超过300个货运枢纽项目建设。
在推动交通装备升级方面。以数字化、绿色化为重点,制定实施基于NFC(近场通信)的集装箱电子箱封、寄递无人车等标准,促进多式联运装备、载运工具和新型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提升运输服务品质方面,强化“互联网+政府服务”,通过制定道路运输、水路运输、海事执法等电子证照标准,累计支撑发放电子证照1500多万张。
“此次成渝综合交通标准体系的印发,是推进区域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的新的有益探索。”柳成洋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合作,更好发挥标准化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作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0日 0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