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支教,用爱心点亮梦想(讲述·回信背后的故事·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发布时间:2024-11-18 07:53:33 来源: sp20241118

  图①:安玥琦在辅导学生做作业。   张贵礼摄   图②:何国良在备课。   陶幼萍摄   图③:张金婧在和学生互动。   王家乐摄   图④:樊懿楷在给学生们上课。   鄢 钱摄   图⑤:位于大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为民小学。   田 悦摄

  核心阅读

  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肯定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弘扬志愿精神,积极组织各类支教活动,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从贵州大山深处到湖北偏远小镇,一批批参加志愿服务的学子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在支教活动中收获成长。

 

  “本禹志愿服务队”前副队长安玥琦:

  “在支教中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

  身穿白色衬衫,一头乌黑长发,一张爱笑的脸……见到安玥琦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她身上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和热情。“我喜欢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喜欢听他们问我有趣的问题。”安玥琦笑着说。

  安玥琦出生于1991年,是湖北大学的一名讲师。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大二时,她加入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寒暑假就到偏远地区支教。安玥琦说,参与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她树立了成为教师的理想。

  2012年6月,临近本科毕业,安玥琦放弃了保研,和学校支教团成员一起,奔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大石村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支教一年。此后,安玥琦一直与大山里的孩子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支教期间,生活条件很艰苦,进一趟县城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一起去支教的7名教师中,安玥琦是唯一一名女生,但她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她担任小学六年级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兼任五年级的英语和科学老师,也偶尔给其他年级的学生上音乐、美术等课程。

  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每天放学后,安玥琦就为他们单独补课,甚至重新从拼音、写字教起。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道:“我学习不太好,但安老师对我仍然很有耐心,我以后要努力学习,不让安老师失望。”安玥琦看到后,非常感动。

  放学后或周末,安玥琦还常常去学生家里补课。在安玥琦的带动下,班里很多腼腆的孩子笑容多了起来,有曾经辍学的孩子被她劝回了课堂,有的学生顺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初中……“能让更多孩子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我很欣慰。”安玥琦说。

  支教结束后,安玥琦成了“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副队长,在校期间,一直从事服务队的相关工作。作为副队长,安玥琦需要做更多志愿服务方面的协调工作。“制订服务计划、对接服务单位,做好志愿者选拔及培训等。”安玥琦说,现在虽然已经离开了服务队,还有社会爱心人士会通过她提供一些爱心捐助。

  如今,华中农业大学每年都会在本科应届毕业生中招募优秀学生加入支教队伍。安玥琦经常把服务队的志愿服务经验教给学弟学妹们,鼓励他们在支教中学习、成长。“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希望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这支队伍,在支教中拓展人生的广度和深度。”安玥琦说。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樊懿楷:

  “为了一个约定,我每年都会回来”

  从贵州贵阳下了高铁,换乘大巴,再坐汽车,今年暑假,樊懿楷来到了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为民小学。“每年都在变好,路面硬化了,学校教室也明亮了许多。”樊懿楷说,这是他第五次来到这里。

  樊懿楷是华中农业大学2022级博士生。2019年7月,他第一次来到贵州支教,教六年级的语文和英语,还担任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一年支教期满后,樊懿楷准备回到学校,孩子们对他依依不舍。他对孩子们说:“樊老师以后会常来看你们。”樊懿楷说,“为了一个约定,我每年都会回来。”每次来,他还会给大家带点小礼物作为纪念。

  回忆2019年的支教经历,樊懿楷感触很多。“我刚到的时候,条件比较差,一些孩子还因为家庭困难辍学。”一有时间,他就到学生家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学生解决困难。支教结束后,樊懿楷用自己的生活费资助了两名学生,帮他们交学费、购买学习资料。

  樊懿楷发现,很多学生从来没走出过大山。于是,他想带孩子们到外面看一看。2021年暑假,樊懿楷自费将4个学生带到湖北武汉。从登上高铁那一刻起,孩子们的眼神就充满了期待……在4天的时间里,樊懿楷带着4个孩子去了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公园等很多地方。“回去后,这4个孩子学习更努力了,后来他们都顺利考上了高中。”樊懿楷说。

  樊懿楷说,之前他带的学生中,去年有1/3考上了高中,两年后,这些学生将参加高考,而樊懿楷也将从学校毕业。“我和他们有个约定,如果他们到武汉来上大学,我一定去接他们。”樊懿楷说。

  红杜鹃爱心社暑期支教团队员张金婧:

  “用爱与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今年暑假的一天,湖北省鄂州市汀祖镇中心小学格外热闹,60个孩子早上8点就来到教室里,等待支教团的老师们。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设一个模拟法庭,请同学们扮演法官、律师等。”张金婧还和支教团的其他老师一起准备了相关道具。在模拟过程中,老师们为大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些法律知识。

  张金婧是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大二学生,也是学校红杜鹃爱心社暑期支教团队员。今年,她和12个不同专业的16名同学一起来到汀祖镇中心小学参加暑期支教。“我们发挥各自专长,结合乡村学校现有条件,设置了法律、外语等特色课程。”张金婧说。

  此次支教前,张金婧曾利用寒暑假时间去河南商丘和湖北麻城参与过支教活动。不同于其他支教形式,红杜鹃爱心社的支教活动,主要是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假期来临前的一到两个月,我们就会联系各个公益机构和支教社团,和他们对接需要支教的学校,然后再制定来回路线、设置课程等。”张金婧说。

  每次支教地点不同,队员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同。“有的支教点没地方休息,我们就用木板在办公室里搭个临时床;有的支教点没地方吃饭,我们就自己带厨具,买菜做饭。”张金婧说。

  每次暑期支教结束后,张金婧都会和支教点的老师、学生保持联系,通过电话、微信等为他们做远程辅导。“我们开设了云端小课堂,每周都给孩子们上课。”张金婧说,虽然每节课时间不长,但学生们互动热情很高。截至目前,张金婧累计参与了380余堂线上线下课程。

  据了解,红杜鹃爱心社暑期支教活动已连续开展近20年。“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将继续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共同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用爱与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张金婧说。

  湖北省麻城市第十小学老师何国良:

  “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上午8点,上课铃声响起,一群戴着红领巾的一年级小学生端坐在座位上。讲台上,何国良面带微笑,简单地自我介绍后,便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数学课。

  今年,何国良成为湖北省麻城市第十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此前,他则是在麻城市福田河镇双庙关小学任教。

  “在华中农大上大学期间,我就曾到武汉一所小学参与过支教服务。”何国良回忆,当时,他就在心中树立了当教师的理想。

  2010年,大学临近毕业时,何国良了解到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鼓励毕业生到农村支教。“我是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我想反哺大山。”何国良说。毕业后,他奔赴秦巴山深处支教,来到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的一所农村小学任教。

  在十堰支教期间,何国良天天跟着老教师学习。即使自己没课,何国良也会去“蹭”老教师们的课,自己悄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边听边记录。下课后他又和不同地方的老师交流,学习授课经验。

  不到两个月,何国良就开始独立上课,没多久又开始担任五年级班主任以及两个班的英语老师。那段时间,何国良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在教学上,支教结束时,他几乎对每一名学生都进行了家访。

  2012年,何国良通过教师招聘考试,到双庙关小学任教。为了让当地孩子能够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何国良从网络上寻找免费捐赠图书的公益组织,为孩子们募集各类学习用品和书籍,建立起了图书室。

  在乡村小学坚守了10多年,何国良教过几百名学生,也遇到过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他还是选择坚守教学一线。“我将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帮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何国良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9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