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好小修小补“两本账”(纵横)

发布时间:2024-11-26 04:47:45 来源: sp20241126

  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会有钉鞋改衣、配钥匙等“小修小补”需求。但也有群众不时反映维修点不好找或是遭遇“维修刺客”,相关问题值得关注。

  城市承载着万千市民的生活需求。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不起眼的“小修小补”摊点在一些地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有的是没有为这类摊点预留空间,也有的是因为小商小贩挣不到钱不干了。如何让“小修小补”更好地在城市中立足,成为一道需要精心解答的民生考题。去年,商务部明确表示,要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此后,多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为破解“修补难”问题积累了有益经验。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当前,大城市的“小修小补”店铺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本问题。哪怕是一间不宽敞的小铺面,算上租金、水电等,运营成本也并不低。但“小修小补”的费用,又不可能定得太高。而且,像鞋子破了、拉链坏了、自行车出毛病、家电部件失灵等问题,维修虽然是刚需,但频率并不算太高。解决好市民的这类“低频刚需”,既要算好“民生账”,也要算好“经济账”。维修摊点有稳定生意、合理收益,才能真正站得住、走得远。

  为“小修小补”提供更大空间,是必须迈好的第一步。从北京的实践来看,改进的办法有不少。比如,有的街道盘活社区空间,以零房租或低房租的办法,吸引修鞋、配钥匙、修车师傅进驻。再如,有的国企出手组建便民维修队伍,让居民享受质优价廉、诚信托底的服务。也有“小修小补”商家应时而变,或是将裁缝店“搬”到网上,适应年轻人的消费习惯,或是承接修改婚纱礼服等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治理者提供贴心支持,店铺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办法总比困难多。

  过去,“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声不时在街头巷尾响起,喊出了生活的百般滋味。今天的城市也要找到恰当的方式,让“小修小补”融入生活空间,让宜居成色不断提升。

  (摘编自《北京日报》,原题为《为“小修小补”留下一席之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30日 05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