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6:40:42 来源: sp20241117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西藏山水,让人心驰神往;雪域大地,令人如痴如醉。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日喀则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阿里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亮点纷呈。
珠峰地区生态好
日喀则,珠穆朗玛峰雄峙高原瞰天下。在过去,珠峰这种“非常之观”,是“险以远,则至者少”。然而今时,珠峰游越来越火,八方客越来越多。
“2024年初至8月底,珠峰景区共接待游客40万人,同比增长20%,收入8213万元。”定日县文旅局局长肖文海告诉记者。
游客越来越多,当地文旅收入持续攀升;与此同时,珠峰地区生态治理能力也稳步提升,诸多生态保护的好举措相继落地实施。
尾气治理有真招。珠峰核心区使用纯电动环保车运送游客。记者看到,84辆绿色环保车,往来于定日县扎西宗乡与珠峰大本营。此举大大减少了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还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肖文海说:“自2019年纯电动环保车运营以来,到2024年上半年,珠峰景区环保车共计运送游客98.36万余人,约减少进入核心区车辆24.59万余辆,有力地减少了核心区二氧化碳排放量。”
垃圾处理有实招。珠峰大本营沿线配置了垃圾转运处置车、安排了专职环卫人员,大本营还设置了生态环保厕所、建设了珠峰小镇污水处理厂……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定日县分局局长普布扎西介绍,珠峰地区的垃圾,按照《珠穆朗玛峰登山垃圾管理暂行办法》,由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收集、转运至定日县白坝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置。
环境监测有好招。2018年以来,定日县每年对珠峰大本营进行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结果显示,6项监测指标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普布扎西表示,“扎嘎河上游、珠峰大本营附近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除溶解氧、总氮达Ⅱ类标准以外,其他指标均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标准。”
昔日荒滩成绿洲
地处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日喀则市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各类苗木生长茂盛,渠中清水缓缓流淌。
身穿红色马甲、手持修剪工具的护林员尼玛欧珠正穿梭在林木之中,时而观察树木长势,时而修剪多余枝条。“我在家门口当护林员,既能拿到工资,又能兼顾家中农活。”生态管护员尼玛欧珠说。
当地,像尼玛欧珠这样的生态管护员共有60名。他们有着共同的想法——把荒滩变成绿洲,让家乡变得更好。
过去这里是另一番面貌:各类树木几乎不见、戈壁沙滩面积广大、自然生态环境恶劣,可谓是“举目远望一片沙,大风一起不见家”。
如何让生态环境好起来?当地干部群众和援藏干部一直在苦苦探索。
“渐渐地,‘三大一深’(即大苗、大坑、大水、深埋)的栽植方式在当地逐步推行开来,且树木成活率颇佳。”南木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技术员旦增表示。
2014年3月,西藏“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与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造林绿化工程在南木林县艾玛乡(原艾玛岗乡)铲下了“第一锹”,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建设起步。
“截至2024年,示范区已植树造林3.6万余亩,栽植新疆杨、榆树、沙棘等各类苗木288万余株,保存率达到92%,基本形成了林成片、田成方、路成网、渠成系的生态建设大格局。”南木林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党组书记苏建说。
生态产业发展兴
行走在阿里地区,记者看到,成群藏野驴在远处静静地吃着草儿,雄鹰振翅翱翔在孔雀河谷之中,藏羚羊时而出现在道路两旁……
“我们开展了31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地巡护、原生植被保护及湿地保护力度,救护藏羚羊等各类珍稀野生动物,加大了对游客随意碾压草原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阿里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达瓦桑姆说。
一系列举措落地实施,当地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野生动物越来越多。“阿里地区藏羚羊由2008年的3.7万余只增加到目前的13.98万余只,野牦牛由6700余头增加到2.5万余头,藏野驴由3.6万余头增加到6.49万余头。”达瓦桑姆说。
在阿里地区札达县那嘎农场种植区,成片的沙棘地,分外壮观。
“那嘎农场种植区种植沙棘80520株,成活率达90%左右。”札达县政府副县长洛桑群培告诉记者,除人工培育种植外,札达县还有野生沙棘林80000余亩。
“沙棘种植与野生沙棘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县农牧民增收致富,保护和改善了本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植被覆盖率,沙化土地也得到了有效恢复。”洛桑群培说。
阿里的草场面积广大,生态价值转化前景广阔。“2023年,阿里地区草原碳汇首单交易签约,交易碳汇量5万吨,每吨价格26元,交易金额为130万元。”阿里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吕继照介绍。
“我们将持续推进阿里地区草原碳汇项目落地实施,拓展碳汇项目开发渠道,规范开发流程,真正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助力‘双碳’目标早日实现。”吕继照说。
(记者 石永程)
项目统筹:本报记者 方莉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