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矿藏中提炼文学

发布时间:2024-12-05 09:17:33 来源: sp20241205

  我出生并成长于地质大院,父母都是地质队员。

  大概是天性喜欢读书的缘故,我在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少年时代,就靠着地质队的图书馆开始阅读,也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当我决定学习地质专业时,我的文学启蒙老师说:“这样也好,地质队的生活可能更有利于你成为一名作家。”

  后来,我正是凭借丰富的山野生活经验成长为一名作家。写一部关于地质队员生活的长篇小说,是我始终在琢磨的事。地质勘探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有目共睹。不仅是黄金这类贵金属,铁、石油和煤这些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矿产资源的开发,也无一不依赖于地质队员的工作。十几年前,我在参与原国土资源部主持的相关项目时,就对地质队员的工作和贡献有了详尽了解和深刻体悟。这其中就包括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他们凭借在金矿勘探理论和实践上的双突破,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是地矿系统首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单位。

  《金色日出》(明天出版社出版)这一选题,无疑圆了我为地质队员写一部长篇儿童文学的梦想。一想到这部作品可以让少年儿童了解中国地质工作,我便有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多年的人生经历已经发酵成了有益养分,我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作家,有必要和孩子们分享我的体悟。为了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前往威海和烟台,深入采访了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的老中青三代地质人。他们中有高级工程师,有普通技术人员,还有后勤保障人员。采访中,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是朴素真诚地讲述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让我对地质大队同行有了扎扎实实的了解。小说中的很多细节就来源于他们的亲身经历。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儿童成长。我在写作中也力图通过父亲形象的塑造强化生命成长的主题。小说中几名地质队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父亲。这些从事地质工作的父亲,为了集体利益和地质事业,在最美好的年华远离亲人,远离家庭。他们可能平凡,却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而活力四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活出了鲜明的个性。这部作品通过探讨父子关系、母子关系、祖孙关系等,阐述家庭成员对家庭的理解,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宝贵情感,让少儿读者思索生而为人的责任与担当。

  不同行业的人,从内而外自有其行业烙印。行业文学描写这些烙印时,应呈现其与行业之间丰富、深层次的关联,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我的方法是直面生活,就像画家或雕塑家一样,对着生活的模样,一笔一画地塑造人物形象。写地质队员,就要让人知道地质队员如何工作,看到这个行业独有的工作细节,而不是让读者读完以后只得到一个千篇一律的情感故事。我在小说中设计了很多地质工作场景,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了解地质工作的程序、方法和内容,增强文本的科普性、趣味性。写作中,我把自己的观点隐藏在事实之中。以生活为舞台,删繁就简,还原存在于现实之中的人物,让读者通过角色的言行获得认知、判断和感悟,看到这样一群远离喧嚣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如何工作。

  作为一名写作者,应该不断尝试探索新的创作方法。我曾经练习过诸多技巧,做过不少文本实验。随着对文学的探索和理解更加深入,我愈加意识到,文学最重要的技巧就是直面生活,所有的归纳、总结、提炼都要依托生活来实现。我奉行这样的创作理念:要在生活的矿藏中提炼文学,而不是带着固有观念去装饰生活。

  地质哺育了我的文学,是时候用文学反哺地质了。我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我满怀着对地质前辈的尊敬,满含着对那些和我在山野之中跋涉的伙伴的真挚祝福,写下此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7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