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3:36:53 来源: sp20241114
练了7年空手道,05后选手冀天赐、冀天宇兄弟俩第一次站上全国赛赛场,在近日于海南举行的2023年全国青年空手道锦标赛上,他们和队友张紫恒一起为河北队夺得团体型亚军,“以前我们的对手仅限于省内,这个成绩已经超出预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和全国选手同场竞技。”
全国青年空手道锦标赛作为中国空手道协会本年度举办的最高级别青少年传统项目赛事,其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青少年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和造就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本次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6支代表队,近300名运动员参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中国空手道协会了解到,今后,这样具有选拔后备人才性质的高水平赛事不仅会面向更多专业梯队人才,也将为来自市场和校园的青少年选手敞开大门。目前,为了让空手道触及更多中国青少年,一条本土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正在探索中延伸。
主动讲好空手道的中国故事
赛事期间,空手道世界冠军李红、龚莉及亚运会冠军李巧巧,与空手道示范团一起先后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中山小学、海南省琼海市第一小学,通过示范团表演展现空手道的运动礼仪和魅力,并将“空手道起源于中国”的认知带进学校。
“空手道原名‘唐手’,是一项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以格斗对抗和型演练为运动形式的武道项目,全球习练者超亿人,涵盖五大洲200多个会员国家与地区,是世界上最受青少年喜爱的武道项目之一。”中国空手道协会秘书长李向东表示,新修订的体育法已明确体教融合的内容及发展战略,希望通过项目进校园,让冠军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发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的热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同时,“让更多青少年了解到空手道背后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据史书记载,400多年前,南拳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的福建、广东、浙江一带,是南少林等拳种与中国南方各地拳种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空手道技术的根源。”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副秘书长、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空手道教研室副主任于海龙介绍,14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近500年间,琉球历代国王都以进贡的方式与中国保持交流,民间则多有商业贸易往来,双方交流密切,也就在这一时期,“中国拳法”与琉球当地的格斗技“手”得以结合,形成“唐手”,习练者会通过手抓瓦罐、单手挑棍、短叉的辅助练习,达到提高功力的手段,“‘空手’意为‘不持有武器的手’,强调了空手道的非暴力性质和技巧”。
空手道和中国的渊源通过示范团的表演徐徐铺陈。“空手道比赛有个传统,赛前会有节目表演,但在此前的10多年间,在国内推广空手道,这个表演成了戏曲、广场舞等地方特色展示的舞台,所融入的表演元素跟空手道几乎无关。”于海龙表示,因此,集中一批优秀运动员成立示范团,就是为了用“秀”的方式,直观、正确地告诉大家什么是空手道,这样具有创新色彩的主动表达将成为项目进校园及重要赛事中的“标配”。
此前,像这样准备充分地进校园,在我国的空手道项目上并不常见。国家体育总局拳击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张智透露,空手道在国家体育总局立项至今不到20年,远远短于拳击、跆拳道,因此,项目在我国基础相对薄弱,尤其在校园,缺乏认识、了解的渠道,偶尔能在校园社团中瞥见空手道的身影,也是市场化俱乐部出于生存发展主动探索的结果,“缺乏成体系地推进”。
张智表示,以往空手道项目难以触达更多人群,原因不乏市场上习练场所陈设、教学方式未能体现该项目和我国的渊源,加上影视剧中对“空手道”和“日本文化”的强关联,导致很多人对这一项目存有偏差的刻板印象,而这也是长期以来空手道进校园遇到的一个现实障碍,“所以,我们需要主动讲好空手道的中国故事”。
空手道进校园,要发挥的正是该项目在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引领时尚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在张智看来,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做好空手道本土化、专业化的工作,“一方面要追根溯源,从历史脉络上捋清中国和空手道的关系,广而告之;另一方面,要统一制定教材,进行国语教学,加强对教练、裁判的培训与考核等问题”。
因此,“进学校”不能成为“一锤子买卖”。于海龙强调,除了更新师生对“空手道”的认知外,示范团还会针对学校面临的师资、教材等问题给予解决方案,“可以通过内引外培的形式,引进空手道退役运动员进学校,或是通过我们培训在校体育教师,结合教材,帮助项目在校园扎根落地”。但他强调,打通校园通道并非和市场上的俱乐部形成竞争关系,而是基于“普及和提高”的合作共赢,“希望在每个省都能打造示范团,对当地需要项目发展支持的对象提供相应服务”。
适应被“2000台摄像头”对准的时代
相较学校而言,我国习练空手道的人群更多出自市场化俱乐部中。起初,一些跆拳道场馆在获得日本道馆的代理权益后才新增了空手道项目,会员占比少、教学也不够规范,缺乏更专业的指导,“尤其实战性更强的全接触空手道,从长期发展角度,从业者也很期待通过‘本土化’带来改变”。中国空手道协会赛事活动部部长周涛表示,今年市场上的俱乐部已历经筛淘,“在摸清家底后,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重新激发会员和市场的积极性”。
优化固有赛事带来的改变最先凸显。“针对青少年的U系列比赛实现了爆发。”李向东透露,往年U系列赛事参赛者至多一两千人次,比赛分区少而固定,不利于选手灵活参赛,但2023年全国青少年空手道U系列赛共设8站分站赛和1站总决赛,选择多了,便跃升至5000人次参赛,其中还包括77名来自港澳地区的青少年选手,“真正起到了推广青少年空手道运动、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培养后备人才的作用”。
U系列比赛改变是全方位的。除了专门针对青少年选手特点设计的奖牌和纪念品,颁奖仪式的顺序、裁判的沟通语气和措辞等细节都有明确调整。“比如说,在专业队的比赛中,通常全部比赛结束才颁奖,但参赛主体全部是从俱乐部和学校出来的孩子,家长就希望比赛结束尽快颁奖,不能占用孩子更多时间,我们就根据需求进行了调整。”周涛坦言,“服务对象不一样,咱就得变。”且在专业性上,还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对裁判来说,其实U系列的比赛最有挑战,一个孩子背后至少是两位家长,每场比赛都像有2000台监控摄像头对着你,专业必须过硬才行”。
在周涛看来,想要真正走近年轻人,必须转变思维,由管理向服务转变,“今后除了搭建好赛事平台,还可以和酒店、景区以及赛前培训等业态联动起来,为参赛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提升参赛体验。”他表示,正因为项目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所有中国空手道人,都愿意俯下身去参与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大家都有清醒的认识,希望齐心协力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个项目”。
“空手道经历了进奥运、出奥运,现在是盼奥运,但对我们来说,没有奥运,一样要把普及与发展做好。”李向东表示,空手道是一项通过攻防转换,巧妙运用技战术来探究胜负、展现自我精神的项目,其技法丰富,融拳、腿、摔于一体,每招每式既可用于进攻亦可用于防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安全可控,点到为止。因此,当务之急是为大众创造更多条件感受项目本身的魅力,“提升了社会对空手道的正确认知,自然会有更多人被吸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梁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