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历史性变革!丨图说

发布时间:2024-12-05 17:26:29 来源: sp20241205

  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大国,从需求失衡到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从地域发展不平衡到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大国竞争,产业为要。良性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农业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经济从依赖单一产业为主转向三次产业共同带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升级态势更加明显,第一产业基础地位巩固夯实,第二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态势向好;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纵观全球,拥有强大国际话语权和经济影响力的国家,无不在制造业关键核心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动能强劲。

  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推进,消费和投资规模明显扩张,对外贸易持续发展,需求结构得到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凸显。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协调发展的“工笔画”由点及面,正连缀成一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壮阔画卷。

  从历史维度看,城乡关系是影响一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间处于分割状态,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不断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回望过去,我国经济创造奇迹、结构持续优化;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铿锵有力,必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途!

  来源/经济日报(数据整理/李瞳 朱双健 设计/王墨晗 张欣颖(见习) 文字作者/郭存举 )

  监制/张益勇 审核/杜秀萍

  编辑/刘莉 校对/张萌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