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理学装上了AI的大脑,学科将去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4-11-19 02:30:54 来源: sp20241119

  “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进化十字路口。”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认为,人工智能(AI)的出现将提供一个全新的互动。“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借助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把握认知边界。”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为了推动心理与认知学科发展,前不久,两所高校接连宣布成立相关院系:4月初,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心理学院,开展跨学科研究教学,凸显“心理学+人工智能”的学科特色;4月中旬,清华大学新成立了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建立是大势所趋。此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 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要依托“双一流”建设,深化人工智能内涵,构建基础理论人才与“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并重的培养体系,探索深度融合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的出现带来了人和机器交流的即时化、智能化的改变。部分“人工智能+心理”工具被媒体称为可以“装进口袋里的心理治疗师”,随时随地缓解人们的抑郁情绪,协助疏解部分心理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林荣茂发现,在完成心理咨询或者评估等工作上,未来接受了训练的学生未必能够完胜人工智能。“我们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应该如何去做,这是高校需要去重新思考的问题。”

  林荣茂认为,如今人工智能提供了不少辅助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工具,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和风险预警技术结合,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建立心理问题筛查体系;可以结合仿真技术,模拟出仿真心理危机事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之中掌握危机干预技术;还可以根据数字痕迹,为心理咨询师判断咨询者的心理健康情况提供大量的宝贵数据。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在林荣茂看来,“学生要使用新产品来做好心理专业服务,这个理念转变很重要”。

  从“诞生”起,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就极具人工智能色彩。该系相关负责人介绍,心理与认知科学系按照认知与智能、社会与健康两大研究方向建设心理学学科,通过心理学与认知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的结合,开展以理解智能本质为目标的认知科学前沿研究。

  “清华大学成立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就是要通过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意识起源、智能本质等基础研究,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理论体系,积极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努力推动人类心理健康事业发展。”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在该系成立大会上说。

  在学科布局上,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将重点聚焦临床与健康心理学、脑与认知科学、管理与社会心理学三大方向。

  上海交大心理学院执行院长袁逖飞提到,新成立的心理学院希望把工科中最前沿的技术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比如,可以将高级认知活动加工的相关研究应用于空间智能机器人制造。

  上海交大以工科见长,航空航天、计算机等学科都有非常强的基础,这些学科都希望发展人工智能方向。“这些学科在发展人工智能方向时会遇到瓶颈,就是希望了解人的大脑,从而模拟大脑运行。但是,仅有工科的技术而缺乏对大脑、对心理本身的了解,研究就可能受到限制。”袁逖飞说。

  过去,心理学院通常由师范类大学构建。因心理学与教育学的教学较相近,为了研究如何教书育人,师范类大学会进行教育心理学研究。袁逖飞认为,心理学是一个文理科交叉的独特学科,有偏文科的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也有偏理科的脑科学、生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方向。

  袁逖飞认为,当下,随着脑科学、医学、计算机科学尤其是人工智能等工科的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可以囊括更多内容,远远超越了传统的文理科范畴,因此,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希望用独立建制的方式构建心理学院,实现“心理学+”的交叉方向研究。

  心理学的辐射范围还在高校中不断扩大。比如,在武汉大学,一项与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的心理健康工作——人工智能辅导员正在研究中,武汉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勤介绍,学校正在训练机器人与学生对话天气情况,协助学生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小问题,还可以为学生的情绪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法。此外,武汉大学正在尝试建立现代化的数字工作体系,在李勤看来,信息化要赋能学生的发展,赋能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设。

  随着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升级和心理学应用的智能化发展,心理学人才能力模型也在不断升级。“未来的趋势是,更多公司需要掌握管理心理学、心理咨询知识的人才;心理健康、新闻传播、工业设计等领域也需要心理学人才。在传统行业之外,心理学人才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可能还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方向,因为学界和产业界非常需要对大脑特别是对高级认知有了解的、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袁逖飞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洁 魏其濛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