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千年运河之约

发布时间:2024-11-26 00:58:34 来源: sp20241126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十年前,卡塔尔多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木槌敲响。十年后,中国扬州,一场生动展现大运河2500多年生活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之际,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6月22日在江苏扬州启动。

活动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护我安澜”等主题依次展开。来自网信、文博、考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曲艺界代表、学生代表等中外嘉宾,在美丽的“淮左名都”,走进新唐风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体味绵延的文化根脉、鲜活的生态绿脉、涌动的经济命脉,击新时代之水,让古运河重生。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分享了自己作为专业人士深度参与中国大运河申遗的经历。他用“连通”和“创造“这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他表示,中国大运河不仅在地理上连通了从北京到江南的广阔区域,更重要的是连通了人心和情感,传承着维护统一、济世惠民的政治信念,至今仍然生生不息。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现场讲述。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现场讲述。

新时代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共开展超过200项运河考古工作,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是在运河边长大的考古人,他讲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阶梯运河——破冈渎的故事。他说:“大运河的重要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在于它是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最生动的、最活态的、最具人间烟火气息的伟大史迹。”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现场讲述。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现场讲述。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讲述了隋唐运河与回洛仓的故事,并表示将继续以馆为媒,讲好运河故事。浙东运河博物馆负责人张慧分享了浙东运河的形成发展过程。她说,浙东运河博物馆将文物与数字科技结合,馆校共融,让运河之美焕发时代光彩。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介绍了该馆如何利用新技术创新解读中国大运河这条线性文化遗产并推动博物馆年轻化发展。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中)、浙东运河博物馆负责人张慧(右)共同展卷。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曹岳森(左)、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中)、浙东运河博物馆负责人张慧(右)共同展卷。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凝聚着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与智慧。活动现场,演员张志坚饰演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演员侯京健饰演明代民间河工白英,与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和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水利枢纽青年代表郭凯同台“飙戏”,演绎郭守敬打通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白英修建南旺枢纽、新时代水利人守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故事,再现中国人千百年来因势利导的智慧和与水相处的哲学思想。

演员张志坚(右二)、演员侯京健(右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左二)和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第二抽水站管理所副所长郭凯(左一)同台演绎。

演员张志坚(右二)、演员侯京健(右一)、北京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张鹏(左二)和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第二抽水站管理所副所长郭凯(左一)同台演绎。

中国大运河不仅仅是一条运粮运马的漕运之河,更是一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文化大动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为活动发来视频祝福。她表示,千年大运河既是润泽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历史的文脉,大运河带来的便利交通,是书法等文化艺术充分交流发展的重要条件。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认为,中国诗歌的发展,是在隋唐大运河开凿背景之下的文化之路。活动现场,他与2024中国诗词大会两位小选手张可儿、姜敬曦,以及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小学学生共同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运河诗会”。张可儿、姜敬曦分别谈及自己对大运河的理解,“很多人都在这里送别亲友,迎接家人。运河有时候很欢乐有时候很悲伤。”“运河的壮丽景色、沿线丰富的人文风情,都能激发诗人们的创作欲望,变成文人墨客无尽的创作灵感。”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小学学生吟诵《春江花月夜》。

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小学学生吟诵《春江花月夜》。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左一)与2024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张可儿(左二)、姜敬曦(右二),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小学学生陆俊屹(右一)趣谈大运河诗词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左一)与2024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张可儿(左二)、姜敬曦(右二),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学校蒋王小学学生陆俊屹(右一)趣谈大运河诗词文化。

研究好大运河的历史,把握住大运河文化的本质,是新时代运河文学的创作基础。作家马伯庸曾经根据大运河创作了小说《两京十五日》。他表示,大运河就像是一个宝库,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提供了创作好故事的空间。

作家马伯庸现场讲述。

作家马伯庸现场讲述。

“运河情,传千载。神州运,唱念做打写春秋。”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何青青同台唱响千年运河情。王平表示,大运河的水就像融合剂一样把不同戏曲的优秀文化融合到一起,像母亲的脐带一样滋养华夏文明兴旺繁荣。单雯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从传统而来,向未来而去。陈丽君表示,运河长流,越韵永传,传统文化的热浪,和这个时代的自信有关,也和一代代人从未停歇的创新脚步有关。何青青说,戏曲就像运河的水,运河从古到今,戏曲常演常新!

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左二),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左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右二)、何青青(右一)同台唱响千年运河情。

国家一级演员、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平(左二),国家一级演员、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单雯(左一),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青年演员陈丽君(右二)、何青青(右一)同台唱响千年运河情。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活动现场,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的三位运河人讲述了用水、亲水、爱水的动人故事。2004年,为了解决市区道路拥堵的问题,杭州开通水上巴士,薛鑫坤成了第一批水上巴士司机。他见证了运河的水变清、风景变美、文化长廊一步一景。他说,“大运河是我一辈子都放不下的母亲河!”港航润杨6060货船主杨杰伟是地地道道的“跑船三代”。2020年,他响应政府号召,把铁船换成两千吨级的集装箱船,从山东济宁跑江苏太仓,15天路程变成5天。节约的时间就是金钱。杨杰伟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一家的日子就像这条大运河一样,越跑路越宽!”作为渔民后代,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团长沈召明在运河上打了30多年鱼,因为爱唱歌、吹笛子,他召集了一批渔民组建乐队。八年前响应政府号召,他们退捕上岸,吃上了文化饭。沈召明说,未来要把运河劳动的号子唱给更多人听!

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原船长薛鑫坤(左)、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团长沈召明(中)、港航润杨6060货船主杨杰伟(右)现场讲述。

杭州水上巴士“西湖”号原船长薛鑫坤(左)、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团长沈召明(中)、港航润杨6060货船主杨杰伟(右)现场讲述。

“竹板这么一打呀,咱今儿个说点嘛?说说一条大河烟花人间就是咱的家。”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肯尼亚小伙孔爱凯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马达加斯加小伙唐磊联袂上场,用原创的京东大鼓和天津快板,说唱他们眼中的中国大运河和中国文化。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唐磊(左)和来自肯尼亚的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孔爱凯(右)说唱大运河。

来自马达加斯加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唐磊(左)和来自肯尼亚的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孔爱凯(右)说唱大运河。

运河之美不只在景,更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活动现场,来自扬子江文旅集团的花园国际大酒店厨师长朱焘、西园饭店行政总厨张晓锋、冶春面点总厨倪秋香和女儿陈诗雅,在100秒的时间里,分别展示了萝卜雕花、气球上切豆腐、蟹黄汤包等淮扬菜经典雕功、刀功和面点绝技。冶春淮扬菜推荐官王悦精彩解说,并发布冶春好运菜单。15道“好运菜”饱含美好寓意,致敬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将在扬州、北京、上海、深圳、新加坡等世界各地的冶春门店上线。

花园国际大酒店厨师长朱焘、西园饭店行政总厨张晓锋、冶春面点总厨倪秋香、冶春面点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陈诗雅展示淮扬菜绝技。

花园国际大酒店厨师长朱焘、西园饭店行政总厨张晓锋、冶春面点总厨倪秋香、冶春面点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陈诗雅展示淮扬菜绝技。

冶春发布好运菜单。

冶春发布好运菜单。

“一条运河千里长,运河两岸是故乡,杨柳桥头依古塔,千村万落耕织忙……”活动现场,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以一首《运河谣》唱出千里运河千里情长。

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现场演唱。

歌唱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雷佳现场演唱。

活动创新展现方式,以扬州弹词为串联。扬州弹词是江苏扬州的曲艺形式,形成于明末,兴盛于清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表演形式以方言说表为主、弹唱为辅。

国家一级演员、扬州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刘芓君(右)、扬州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王智超(左)现场表演。

国家一级演员、扬州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刘芓君(右)、扬州曲艺研究所青年演员王智超(左)现场表演。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文物古迹司、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扬州市委网信委、人民网承办,扬州市委网信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物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人民视频协办。

(责编:孙红丽、章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