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0 02:33:11 来源: sp20241210
一条长桌、几张方凳、一根网线、一台电脑,这便是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禹会村村居微法庭示范点的全部硬件设施。然而,就在这一方方微法庭内,一桩桩民间借贷、婚约财产等矛盾纠纷得到迅速调处,微法庭促进大治理的正能量得到充分展现。
“今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何为法治进步!”走出禹会村微法庭,村民陈某长舒一口气,笼罩在头顶多年的阴云终于消散。“钱借出去几年了,讲好了按时还本付息,还着还着就没音了。”万般无奈之下,陈某只得起诉借款人。
微法庭上,由村居干部、法院干警组成的团队,对双方进行了近十轮调解,最终达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调解协议。“足不出村便解了烦心事,这个微法庭真不孬!”陈某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2019年到2021年间,蚌埠全市受理案件数从66668件持续递增至93973件,人均办案量也从255件增加到360件,压力不言而喻。”蚌埠市中院审委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朱军坦言。
面对这一问题,蚌埠市中院在前期开展“一村一法官”“法官进网格”工作的基础上,于2022年联合蚌埠市委平安办出台《关于开展村居微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当前,蚌埠全市以村委会、居委会为基本布点,已组建村居微法庭1134个。
法官在身边,法庭在周边,微法庭将更多法治力量汇聚基层治理。“村居微法庭有庭务副主任,会定期梳理排查村居矛盾纠纷,与法院干警合力开展诉前调解。我们也会定期选取示范案件巡回审判,通过‘审理一案’实现‘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真正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普法宣传等送到群众家门口。”朱军说。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因此,微法庭是阵地,更是前哨。
“你看看这墙、这家具,被水泡得不成样子了。”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街道马村社区居民朱某因家中严重返水,与物业公司多次沟通无果后,一气之下将楼上25户业主和物业公司诉至法院。
“收案后,我们考虑到涉案人数众多、对立情绪严重,为避免邻里矛盾进一步激化,提前介入调解。”马村社区微法庭负责人介绍,微法庭团队联合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耐心释法析理,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近来,我们持续加强微法庭嵌入式融合、蹲点式服务、闭环式运行,干警下沉村居2500余人次,在村居一线化解婚姻、继承、借贷、物业等矛盾纠纷2600余件,调解成功近2000件。”朱军介绍。
(本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
(责编:薄晨棣、王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