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追梦、筑梦、圆梦(记录中国)

发布时间:2024-12-15 11:36:04 来源: sp20241215

  刘天庭做完面包后,将面包上架。

  刘天庭、黄惠君在出售面包。   以上图片均为王星摄(人民视觉)

  窗外路灯亮起,店里的面包行将售罄,忙碌了一天,店主夫妻觅得空闲,与熟客围坐笑谈,灯光洒落,细语流淌。

  这里是“艾薇达欧包”烘焙坊,广东深圳福田区福强路上小有名气的面包店。店主刘天庭、黄惠君自台湾来深圳创业,已有8年多。

  故事,从一罐酵母开始。“这是我们用深圳的空气、水和面粉培养的天然酵母。”小夫妻为之取名“深圳酵母”,每每取用,都希望给面包融入“爱的味道”。

  就像酵母让面团膨大、为面包提味,深圳的活力氛围也催发了他们的创业梦想,带来广阔的天地、丰富的体验。

  2015年,刘天庭23岁,在台湾一家饭店上班。偶然得到去深圳工作的机会,他收拾行囊,第一次来到大陆。他说:“深圳比我想象中还大,而且更加繁华。”不久后,黄惠君也从台湾飞来深圳,二人在此安家。

  干了两三年烘焙培训,刘天庭结识了不少学生,也收到了来自各地学生的邀约:“老师,放假去我家乡看看。”对大陆的了解,在交流中逐渐加深。

  刘天庭观察,当时深圳的面包消费量不小,但有特色、高品质的店面委实不多。合同期满,刘天庭和妻子想留下来,试试创业。

  拿过国际烹饪大赛金牌,但从“做好面包”到“做好面包店”,刘天庭的创业之路并不轻松。起初,运营经验不足,店铺4次开张、关店。最难的时候,小夫妻动过离开的念头,黄惠君记得:“当时交完租金,存款只够买回台湾的机票了。”

  幸而在这座年轻、包容的城市,同行者众多。

  5次“搬家”,刘天庭、黄惠君遇见同样做餐饮培训的夫妻、同样在深圳打拼的台商,还遇到了同样年轻热情的顾客。在他们创业困难之时,这些同行者主动提供场地、赞助设备,甚至愿意出资挽留。

  “得到许多照顾和扶持,一路走来,有了非常强的归属感。”刘天庭说。

  2022年,新店开张,客群逐渐稳定。小夫妻早上5点开工,一天要制作50多种、600多个面包;忙碌到午后,新鲜出炉的面包切片、打包,送到顾客手中……刘天庭专注产品研发,黄惠君负责市场推广,两人边开店边继续培训学员。因为经常光顾这里,不少人渐渐成为他们的朋友,结婚生子,孩子也爱上这里的味道。

  撒粉、揉搓、切块,醒发箱里,面团发酵膨胀;塑形、改刀、铺盘,烘焙箱里,面包绽放“笑颜”。

  在烘焙界,这家小小面包店也开始发挥“酵母”的作用。学员陆续在各地开店,把美味传递得更远。工作之余,小夫妻去各地旅游,发掘当地特产,研发面包新品。新疆的核桃、福建的龙眼、四川的花椒……“我们希望把各地食材融入面包,让顾客吃到不同风味,也让地方特色发扬光大。”刘天庭说。

  随着面包店生意逐渐稳定,刘天庭、黄惠君把家人接来大陆旅游。看到蒸蒸日上的事业、活力满满的城市,家人给他们的生活现状打出了“满分”。刘天庭说:“我希望更多台湾青年能来大陆工作和生活,期待有更多‘两岸梦想家’同行。”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6日 02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