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管总局: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降0.08个百分点

发布时间:2024-12-15 11:02:27 来源: sp20241215

   中新网 8月2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信用风险总体可控,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1%,比去年同期低0.08个百分点。

8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法规司司长王胜邦、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司长廖媛媛、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出席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肖远企表示,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业资产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保险业市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成效。

  肖远企提到,资产规模增长平稳。7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423.8万亿元,同比增长7%;保险业总资产是33.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7%。

  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今年以来,信用风险总体可控,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1%,比去年同期低0.08个百分点。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今年上半年银行处置不良资产1.4万亿元。风险抵补稳中有增。7月末,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是216.7%,也就是说贷款损失准备是不良贷款的2倍多。同时,上半年末,银行资本充足率是15.53%,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是195.5%、132.4%,银行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的“弹药”还是非常充足的。

  流动性稳中向好。银行两个主要的流动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例,都符合监管要求。所以当前我国银行业是稳中向好、风险可控,主要的经营指标和监管指标都处于健康合理区间。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供给持续增加,更加精准高效。资金总量稳中有增。7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是25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3.5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债券投资余额103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4%。这是从金融资金的供给来看。另外,资金结构也更加优化。主要是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支持力度,到7月末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11.4%,高技术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3.9%。另外,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7.1%。对健康产业、银发经济的支持力度在进一步提升,7月末养老产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6.1%。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2.4%。

  另外,在做好暴雨洪涝等灾害保险服务方面,保险业对于灾后生产生活的迅速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前7个月,保险业赔款和给付支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30.2%。7月末通过债券和股票等方式,保险行业提供各类融资支持是28.5万亿元。

  肖远企还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监管制度建设全面提速,监管执法力量得到加强,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编辑:曹淼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