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惠及全球(人民要论)

发布时间:2024-11-14 16:59:47 来源: sp20241114

  核心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应当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简单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画等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更不可取。

  

  产能问题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供求变化的动态平衡中,产能利用率是不断变化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应当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

  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符合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开放竞争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简单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画等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更不可取。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们要尊重国际产业分工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扩大全球有效需求,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分工格局,更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从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认识产能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通常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市场经济“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法则,会激励企业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产品成本和价格,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潜在市场需求并获取更高利润,并在这一过程中淘汰生产效率低的产能。这是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必经过程和必然结果。

  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市场经济中的供给和需求,一般会经历“过剩—平衡—再过剩—再平衡”的过程。在市场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产能调整和需求变化往往并不同步。供需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普遍的,局部的供需问题与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不矛盾。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发展速度较快、市场预期较好的新兴产业,在完成技术积累和市场培育的初期阶段后,会出现投资“潮涌”、产能扩张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会存在先进产能供给不足与落后产能过剩并存的情况,但这不能说明整个行业是产能过剩的。此外,一些具有明显季节性的产业,如部分农产品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一般不会太高。实际上,适度的产能大于需求意味着市场中存在良性竞争,将会刺激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强管理、完善服务等措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并不断增强竞争优势,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要对标世界市场需求。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各自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能规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共享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收益。这不仅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也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比如,有的国家向世界提供高端芯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有的国家提供原材料,有的国家提供能源和资源,彼此互通有无、合作共赢。在这种情况下,一国的产能超出了国内市场需求,是经济全球化中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的自然现象,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之一,并不是所谓“产能过剩”。如果各国仅以本国市场布置产能,国际贸易就无从谈起。这不仅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国际分工的基本逻辑,也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福祉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新能源产业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中国是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为了有效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中国积极把握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利于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利用大国。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一半。目前,中国的光伏、风电产品已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各国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绿色产品。2022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与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合计贡献减排量超过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从发展前景看,绿色低碳是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国际能源署测算数据显示,要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达到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左右、中国产量的5倍左右;2030年全球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将达到3500吉瓦时(GWh),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中国产量的5倍多。中国的绿色技术、绿色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是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需要的先进产能,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持续的研发投入、优化的流程管理、显著的规模效应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是经济学比较优势理论的体现,是全球分工和市场竞争的结果。自2000年以来,中国研发投入平均每年增长14.2%,推动产业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2023年,中国量产先进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5.5%。兆瓦级风电整机已形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条成熟技术路线。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在电池能量密度、寿命和安全性等技术指标上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中国有效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使得中国新能源产业在经历国内市场充分竞争后大幅提升技术经济水平和产品性价比,最终形成在国际市场中的明显竞争优势,赢得了不同国家、不同层次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和认可。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所谓“倾销”。倾销是指把产品以低于成本价向国外出口的做法,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低价“倾销”。从价格来看,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明显,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低于当地同类车型,但仍高于其在国内售价,总体是盈利的。从比重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占产量的比重仅为12.5%,明显低于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

  总的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从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全球合作

  炒作“产能过剩”本质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国家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为本国谋求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和市场优势,遏制打压他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

  当今世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搞以邻为壑、零和游戏无助于世界经济发展。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增长放缓。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明显低于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给世界经济大循环带来了梗阻和障碍,造成需求侧萎缩、供给侧重复建设和产能利用率下降,影响全球经济运行效率和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呈现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加速的态势,这是由经济发展规律决定的,是历史大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加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才能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

  放眼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会改变,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物美价廉产品的需求不会改变。只有自由贸易、充分竞争,才能形成全球产能格局的最优解。各国应加强沟通和对话,深化合作,建立战略对接、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等机制。要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充分尊重经济规律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客观规律,发挥各国比较优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为世界经济恢复增长和应对气候变化注入稳定力量。

  (执笔:黄汉权、盛朝迅、荣晨、吴迪)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