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圳六个90%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4-12-16 03:02:50 来源: sp20241216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创新氛围浓厚的深圳,有一个“六个90%”现象,就是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这背后是怎样的机制,让深圳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走进深圳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宝安区,在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全国每10个智能穿戴产品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

  在宝安区的这家企业记者看到,这款新上市的闪充电池,十几分钟,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满电。而看似简单的一块动力电池,背后却涉及多个领域数十项技术,企业历时两年开展了3000多项测试验证,最终实现了20多项技术创新,产品性能领先行业1年。

  聚焦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攻关任务,政府则在组建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完善产业生态。在深圳坪山区记者注意到,这个刚投用不久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已经有不少车企排队报名。这是政府投建的大湾区首个测试场,能为当地企业节约30%的相关成本。

  政府、企业形成合力,目前深圳已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比增长了44.8%。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政府还在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在光明区发改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选址讨论会。

  产学研结合说起来简单,但对政府部门来说从选址开始就要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眼下,深圳已经探索出“楼上进行科研创新、楼下孵化创业”的综合体模式。

  记者在光明科学城看到,不到1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就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以及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一批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深圳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空间技术等8大未来产业集群,围绕这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经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