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学科名片 培养能源电力“尖兵”

发布时间:2025-01-02 02:07:26 来源: sp20250102

原标题:打造特色学科名片 培养能源电力“尖兵”

近日,记者走进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校园内高高矗立的风力发电机正在缓缓转动,屋顶光伏电池板闪闪发光,覆盖校园的智能微电网系统平稳运行。

缘电而生,倚电而立,随电而进。上海电力大学(以下简称上电)是华东地区唯一的电力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三所电力高校之一。

该校打通学科壁垒,突出电化工特色,打造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新名片,为清洁能源和绿色化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我国“双碳”目标下新一轮能源结构转型提供助力。

加快化工学科建设

从我们熟悉的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电池再到钢铁镀锌以及当下最火的新型储能电站,到处都有“电化工”的身影。“电化工的优势在于可实现温和条件下低成本、精准化生产,有望引领未来化工学科的新发展。”上电发展规划处处长徐群杰说。

徐群杰表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作为上电传统优势学科,70多年来在电厂水处理、烟气脱硝脱硫、电化学防腐等化工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如今,瞄准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上电突出学科特色,聚焦“带电”工业催化、化工工程、应用化学、化工工艺等方向,突破了“双碳”背景下能源变革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瓶颈,解决了不少产业难题。

早在几年前,新能源新赛道刚刚兴起,上电就开始“大手笔”建设化学工程与技术特色学科:瞄准电工业催化方向,开展电解水产氢,开发电光协同催化,帮助企业大幅度提高产氢效率;升级电化工工程,成功开发了大容量、耐低温的新型储能电池;发展电化学防腐蚀技术,应用于海上风电等极端环境下新能源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开发新型电化学环保新工艺,应用于电厂废水和空气深度净化以及废电池的资源化利用。上电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相关研究成果刊发在《自然·化学》《自然通讯》《美国化学会杂志》等国际知名期刊。

“我们以电化工为特色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全国电力大学中最强的。我们将能源电力的基因融入化工行业,相信将来电化工会为能源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为能源产业结构带来重大转型。”上电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闵宇霖说。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科研是强校之基。如何高效开展科研,上电的经验是发挥特色和优势,校企联手构建“学科+产业”新模式,探索出一条把高校“聚宝盆”转化成创新生产力的特色研究道路。

闵宇霖举例,上电科研团队通过设计深度软化及多级反应器,解决了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难题,在中国华电集团和中国华能集团等企业实现应用。同时,上电团队开发了退役储能电池短流程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了电池材料高值回收,并与山东临沂和潍坊等地签订了千万元级项目合同。此外,上电团队研发的停炉保护剂和气相缓蚀剂系列产品,实现了电厂锅炉设备的高效防腐,应用于国内外120余家电厂。

上电加快探索行业先进技术的同时,还源源不断地为行业输送紧缺的电化工创新人才。“目前,化工专业的高端人才培养,主要面向传统石化行业。能源电力行业缺乏化工高层次人才,仅以上海市为例,该行业每年急需约两万名毕业生。”闵宇霖对此深有感触。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能源电力企业纷纷进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电力建设。为解决这些国家电力人才需求短缺的难题,上电开始布局国际化人才培养。上电领衔成立了国际电力高校联盟,创建“3321”多层次国际联盟,打造“三强三重”国际人才培养体系。

“上电建校70多年来,已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力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国际化人才。”上电校长李和兴说,上电的人才培养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能源电力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型、创业型和研究型等各类人才。

瞄准新赛道,培养高端能源电力人才,当好深耕能源电力的“尖兵”,上电凭借“能源电化工”这张王牌,正在向纵深发展。(魏路、王春)

(责编:李依环、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