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发布时间:2024-11-23 01:25:50 来源: sp20241123

  近段时间以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中国人民银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新闻稿中提到“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也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如何看待长期国债收益率走势,近日,《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

  该负责人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但同时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扰动。长期国债利率是作为金融市场定价基准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基础好、韧性强、动能优、潜力大、活力足,央行对经济增长前景是长期看好的。但供求关系等因素也会对长期国债收益率带来短期扰动。部分发达经济体在经济增长预期较好的阶段,也曾由于市场供需的阶段性失衡,出现国债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背离的情形。

  该负责人认为,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我国实际经济增速未来较长时期仍将保持合理水平,近一年来回升向好的趋势在不断巩固。一些机构投资者也认为,未来通胀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长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名义利率,本身会随着通胀水平回升而提高。这两方面对长期债券收益率都会形成支撑。要看到,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总量居全球第二,但市场深度与价格形成机制还有持续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市场运行更为复杂,长期国债收益率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会出现阶段性背离情形。对上述观点,记者采访了一些市场人士,他们认为,今年以来政府债券供给明显减少,这或是导致两者短期背离的一个因素。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政府债券发行节奏整体偏慢,发行量同比少近2400亿元,净融资额同比少约4700亿元。在债券供需暂时失衡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开始集中购买长久期资产以期获得更高回报,加大了长期债券利率下行的幅度。总的来看,未来债券市场供求有望趋于均衡。最近一段时间,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较强,为债券市场平稳运行营造了良好的流动性环境。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比较大,今年计划发行的政府债券规模也不小,未来发行节奏还会加快。当前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滑的底层逻辑是市场上“安全资产”的缺失,随着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资产荒”的情况会有缓解,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出现回升。

  该负责人指出,理论上,固定利率的长期限债券久期长,对利率波动比较敏感,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利率风险。对于交易型投资者,通过加大杠杆、拉长久期,在短期价格大幅上行中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剧市场波动,需要承担价格大幅下行出现的损失。对于银行、保险等配置型投资者,如果将大量资金锁定在收益率过低的长久期债券资产上,若遇到负债端成本显著上升,会面临收不抵支的被动局面。去年硅谷银行因为将大量存款和短期借款用于购买久期较长的美国国债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短债长投、期限错配,后随着美联储加息、利率走高,债券资产价格大跌导致银行出现资不抵债和流动性危机。

  该负责人还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不少专家提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可以配合财政进行赤字融资,但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还要看到,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记者:马梅若 【编辑: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