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49:54 来源: sp202411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都与乡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其中绿色是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守绿色底线、坚持绿色发展。
广阔农村,大有作为,让绿色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培养具备绿色意识、创新意识的新农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区域品牌效应,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集聚效应,从而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树立绿色思维,培养绿色意识的新农人,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主体力量。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离不开农业生产,过去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随着生产科技的进步与绿色意识的提高而逐渐被摒弃。如今,随着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提高,农民知识素养的转变提升,也让乡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变得更加触手可及。农业生产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对立思维已经破除,运用先进科技、打造现代农业已逐步推进。农垦数字化领先发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不断突破、农业农村管理数字化转型局面初步形成。未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还需进一步强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生产主体——农民。要增强绿色劳作意识、提升生态发展理念,才能还原绿水青山的自然,打造农村绿色名片。要充分加强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宣传,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绿色观念成为发展共识。
打造绿色产业,发展绿色品牌的新农业,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石。要大力推动当地的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步推进生态产业优势升级为品牌优势,孕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乡村地区有它独特的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等自然资源优势,要进行充分挖掘、有效使用,出台一些相关优惠政策,以促进相关企业走进来,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产业,全面促进绿色化、生态化乡村产业落地生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本地乡村产业集聚化发展,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进发,形成品牌效应,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从而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要着力打造区域农业产业品牌,以其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准确把握鲜明地域特色,坚守住绿色发展,以知名口碑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乘数价值。
保护绿色环境,建造绿意盎然的新农村,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循环需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互通互融,形成联动效应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一方面,环境优美、风景宜人的新农村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从而为当地创造旅游经济效应;另一方面,乡村特色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又能够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反哺生态。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生态经济和经济生态融合发展。近年来,多地乡村从“资源枯竭型”“环境破坏型”向“生态保护涵养”转型发展,经过努力建设,闯出了一条绿色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的发展之路,成功实现了“黑水变碧波、绿水变富水”的完美蜕变,让昔日的脏乱差变成了旅游休闲的打卡地和村民致富的宝地,绿水青山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这既扮靓了乡村,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了村美民富产业兴。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联互动,方能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优美生态环境带动产业发展,做好招商引资,拉动旅游消费;以产业升级牵引绿色生态,促进乡村美丽建设、提高生态产业的服务价值。
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绿色发展这条底线,才能真正实现乡村经济的稳步增进、高质量发展,形成绿色生态与绿色经济互融互通,为村民实现美好生活打造优良的乡村环境和扎实的物质基石。
(作者 梅梦索 系北京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副主任)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