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15:26:22 来源: sp20250101
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中等职业教育。然而,近年来,中职学校数量和学生比例逐年下降,多地出现中职学校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社会上“取消中职、普及普高”呼声愈发强烈。
在种种社会舆论的裹挟下,我们不能简单地取消中职教育,而是要消除“空小散弱”的中职学校,使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更加优化,与区域产业发展更加匹配,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夯实我国职业教育质量。
当前,需要正确认识中等职业教育的时代价值。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靠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尽管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但预计到2025年,仅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就将达到近3000万人。同时,我国2.8亿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了71.1%,大量低技能人才亟待通过职业教育快速升级为中技能人才。
同时,稳定就业市场供需平衡要靠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着劳动力年龄结构“未富先老”与劳动力层次结构“未普先扩”两大挑战。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多数职业适合的初始就业年龄在15岁至24岁之间。倘若削弱中职教育的发展,无疑会加剧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失衡,使得年龄适宜的劳动力更加供不应求。并且,考虑到我国仍没有全面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并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针对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需要以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合理的劳动力结构。
然而,现实中确实出现中等职业教育“关停并转”的现象,这一现象之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兼顾“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发展属性。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一部分,要夯实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中职学校要发挥好为高职院校、职业本科院校提供高素质生源的基础作用。随着我国教育结构上移,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逐渐淡化,中职学校更多的是要面向学生生涯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基础文化素质、基础技术技能还是基础性的立德树人。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要与普通高中教育形成在选择道路、学习道路、评价道路上的全面融通。中职学校给予学生的不再是面向一技之长的就业教育,其价值追求要从过去的满足“就业所需”转向“发展所需”,更要与共同富裕、美好生活、体面劳动挂钩,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能够增强自信心,凭借能力就业并获取合理薪酬,最终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需要我们深化普职融通,推动普职协同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等同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也是属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深化普职融通不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二元对立起来,而是要通过举办综合高中等方式,在学籍转换、课程共享、学分互换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对一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的提升,深化高中内涵建设,有效缓解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进一步促进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注意的是,“深化普职融通”作为一项国家宏观战略,不能搞“一刀切”,应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需求情况作适当调整,让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现实是,中职学校在升学趋势下办学定位正在逐渐模糊。2022年,全国已有超过一半的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专科)和本科继续学习。但是,部分中职学校在升学趋势下陷入了“唯学历”的误区中,忽视其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导致办学定位不明确。这会使得中职学校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前景。为进一步追求升学率,一些中职学校过分强调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实践操作的训练。虽然学生在升学考试上的表现有所提升,但是专业能力上的不足将会影响其未来的学习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
同时,升学浪潮下的中职学校与地方社会经济需求的对接度正在逐渐降低。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共设置19个专业大类358个专业。在顶层设计层面,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但是在提高升学率的导向下,部分中职学校设置更多侧重于升学的专业,而不是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来设置专业,导致区域中职学校专业同质化情况严重。并且为了追求更高的理论考试成绩,有些中职学校弱化或忽视实习实训环节,地方企业参与中职学校办学深度越来越浅,导致针对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逐渐下降,对产业与就业市场的变化感知能力逐渐减弱,教育内容和方向的调整不够及时。
此外,当前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在运行体制上属于不同管理主体,中高职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的教学实施与管理难以有效衔接。两个培养层次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难以基于共同的理念与标准,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学标准不统一,在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教学资源配置难以实现一体化,与长学制相适应的教研、质量评价与管理机制的一体化很难在实践中有效落实。
当前,我们需要把握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以提升中职学校办学能力为关键,打通中职学生学历提升和技能成长的“直升”通道,锚定课程与教学改革,通过政府、区域统筹,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各方面进行一体化衔接设计,有效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同时,夯实中职学校人才培养“基本盘”,优化资源布局结构,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确保每个县(区)原则上建好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
搭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建设普职一体化的特色综合高中。但是,综合高中所提供教育的复杂性对师资、设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会给学校的办学带来更大的难度。因此,推进综合高中建设不能立即大规模开展工作,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基础教育发达区域进行试点,在学校内部统一学籍、打通学分、灵活转化轨道,推动学生的多元个性化发展。
(作者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