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6 06:39:40 来源: sp20241126
大大小小的公园,点缀成片的绿地,绵延起伏的绿道……如今在城市漫步,处处可见美丽风景。一些地方践行“公园城市”理念,推动城市建设向着更加宜居的目标稳步迈进。
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新时代以来,我国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推进城市建设,持续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和绿道网络建设,大力推动城市绿化,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2012—2021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9.22%提高到42.0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78平方米。
以自然为美,就要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比如,北京持续推进“留白增绿”和“大尺度绿化”,千余座公园分布在首都的各个区域;广东深圳选取街道边角地或小区闲置绿地,打造出一个个家门口的美丽花园;江苏泗洪培育应用大量乡土树种,凸显城市本土特色。科学谋划、精细落实,就能让城市生态空间更加亮丽,百姓生活空间更加舒适美好。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随意侵占和破坏。据报道,近期个别城市出现跟风种植网红树种、过度追求景观化、急功近利推动“大树进城”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需要警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关系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关系人居环境品质和人民生活幸福。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多措并举、强化落实,才能取得更多实效。
建设美丽城市,必须坚持系统思维,遵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作为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应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给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老百姓品质生活留足生态空间。不妨将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公园,通过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构建和生态格局优化,实现人、城、境、业的和谐统一。推窗望绿、行路见荫、街角遇绿,当这样的诗情画意触手可及,人们就能更好畅享城市生活。
建设美丽城市,也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比如,城市绿化应科学选树、科学种树,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审慎使用外来树种草种,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除了满足人的需求,也要给动物留下栖息空间,让树林有鸟声蝉噪、草地有蝶飞虫鸣,不断恢复城市生物多样性和城市生态系统完整性。同时,应坚持节俭务实原则,切忌贪大求洋,不搞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美丽城市,一定少不了蓝天碧水、公园绿地。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一座座“公园中的城市”必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7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