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甘肃肃州农村社火队来了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5-01-11 03:02:03 来源: sp20250111

   中新网 兰州1月31日电 (刘潇)1月下旬,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传来阵阵锣鼓声,循着声音走进小沙渠村的文化广场,载歌载舞的社火队映入眼帘。舞狮、扭秧歌、划旱船等,广场上,村民们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伴随着鼓点跳着欢快的舞蹈。

  肃州社火以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充分表现着当地人质朴豪放的气质,成为春节期间肃州区民俗活动的一大亮点。

  “以前过年大家会聚在一起放烟花、看社火,现在过年都是抱着手机,感觉越来越没有年味了。”“00后”舞狮演员张致旸说。他是酒泉市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人,现为广州航海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大二学生,当问及参加社火表演的原因时,他说,这是给自己的过年仪式感。

  舞狮表演需要一定的技巧性和默契度,张致旸和他“发小”马浩一组。马浩舞头,他舞尾。锣鼓声起,他们有节奏地踏着鼓点,时而扭动身子,时而进行托举,生动形象地表现着狮子活泼的神态和善于嬉戏的性格。

1月下旬,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农村社火队来了年轻人。图为年轻人在小沙渠村的文化广场上排练舞狮表演。李建平 摄

  “我不想糊弄,这是给自己的仪式感,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张致旸说,这是属于自己村的民间活动,作为舞狮表演者,要尽心尽力,既要展现出狮子的鲜活灵动,还要表现出狮子的威严刚毅。

  在舞狮方队的旁边,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方队。

  以往的印象中,社火的声音都来自于锣鼓,但是在这里,还可以听到村民的“说唱”。

  只见16名村民有说有唱,载歌载舞,朴实矫健的舞姿、铿锵激越的配乐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了肃州人民淳朴敦厚、热情剽悍的性格,这种表演形式,被称为“地蹦子”。

  84岁的王吉绪是地蹦子的传承人。每年的社火排练,都少不了他的身影。王吉绪的父亲是唱戏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艺,十岁左右,他又开始学习跳社火。

  据王吉绪介绍,小沙渠村的“地蹦子”,演出人数至少为16人,分别是4个拿鼓的“天王”、4个持锣的“花子”,4个舞棒槌的“金刚”和4个牵马的“竹马”,再配上灵活多变的跳法和独特多样的唱词,衬托着节日的喜庆与热闹。

  “只要我还能走,就会尽我所能教大家。”王吉绪说,每年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领着小沙渠村村民排练社火,“所有的步法和阵型图都在我的脑子里装着呢。”

  在王吉绪的指导下,演员们逐渐掌握了基本舞步,与鼓点配合越来越默契。

1月下旬,村民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铧尖镇小沙渠村的文化广场上排练酒泉“地蹦子”。王莎莉 摄

  小沙渠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琴说,“为了丰富全村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组织乡里的年轻人、返乡大学生参与社火表演,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技艺,展现肃州区人民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力争在春节期间,为全区人民献上一道精彩纷呈的社火盛宴。”

  社火表演,是丰富肃州区百姓文化生活的形式之一,近年来,肃州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一座座乡村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拔地而起,一场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满欢声笑语,让越来越多的城乡民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迈步走上“梦想舞台”。(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