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口袋公园 共享幸福时光

发布时间:2024-11-17 03:04:07 来源: sp20241117

  北京市东城区东美园一景。   中国美术馆供图

  漫步城市街头,“转角遇见美”的幸福愿景,如今逐渐成为现实图景。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一座座小而美、融合创意与功能的口袋公园在各地应运而生,不仅扮靓城市微空间,更为人们的生活添彩。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袋公园具有用地灵活、简洁实用、环境友好等特点,在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和活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让人们在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中收获满满幸福感?设计师从多重维度不断探索城市“见缝插绿”路径。

  城园融合,优化布局,清除服务盲区。口袋公园规模较小、选址灵活,通常以“点状斑块”的形态融入城市空间。在新城区,这种“点状斑块”设计要融入绿地系统规划,构建布局均衡、配套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在旧城区,要以有效设计,让边角地、空闲地、拆违腾退地及其他可利用空间化身为活力空间,扩大服务半径。例如北京市大兴区启动“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在学校旁边、社区门口、街角空间等处,设计植入多个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口袋公园,既解决了周边户外活动场地欠缺的难题,又提升了地区“颜值”。像大兴区第五小学北校区南侧的口袋公园,从人们的生活需求出发,强化儿童友好设计,整合校门前街道空间,增设“云朵廊架”供儿童学习和家长等候休息,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空间。

  形式多样,功能多元,贴近百姓生活。口袋公园的场地条件、规模大小、环境需求不尽相同,其设计不能一概而论。口袋公园最终要与人们的生活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科学布局以满足生活需要,是其设计的出发点之一。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大道苗圃路路口东南角的泾馨绿地口袋公园为例,设计团队通过对场地植被、沿街立面、空间、功能划分等多层面的研究,将功能空间与公园路径整合,配置了多处休闲游憩空间,以及一处色彩亮丽、融合儿童活动场和植物百科小课堂亲子互动装置区等区域的活力儿童空间,让这处曾经封闭的绿地变为开放的美丽场所。充分挖掘人们的生活需求,将社区活动、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康养疗愈、互动园艺等功能融入口袋公园建设,能够进一步释放口袋公园价值。

  精细设计,环境友好,凸显人本关怀。口袋公园强调营造开放共享、安全舒适的环境氛围,适儿化、适老化设计,无障碍设计,夏季遮阴、夜间照明需求,以及栽种相对安全的植物、设置智能化监控设施等,都体现着口袋公园的品质。江苏省昆山市和兴东城东北角的和兴公园,便以综合各类人群需求为特色,设计了老年人社区中心、儿童游园、社区花园、活力跑道等8个不同区域,意在打造全龄友好型口袋公园。可见,口袋公园的精细设计,既要在“小”上下功夫,如细节的舒适安全,也要在“大”上做规划,如做好人群细分。

  尊重环境,突出文脉,构建一园一品。口袋公园既要形象美又要有内涵,这需要设计师注重挖掘场地及周边区域的文化特色,在与环境和谐相融中提升公园文化魅力,滋养大众身心。在北京市,位于中国美术馆东侧的东美园以“开放美术馆”为理念,通过植被、艺术之桥、名家雕塑等元素,实现了历史与现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鸣。在江苏省昆山市,北后街下塘东侧的“隐园”利用现存大树,采用“疏林透光微整容”方式,引入素白景墙、月洞门、古典亭廊等元素,营造精致风雅的古韵街角空间。在浙江、安徽、广东等地,也涌现出很多颇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助力口袋公园建设提速又提质。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增强社会凝聚力。口袋公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建设管理机制,引导市民参与公园选址、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共建共享美好环境。上海市杨浦区的开放式社区花园——创智农园进行了相关探索。花园营造过程中,不仅邀请设计师、社区居民、企业等共同参与,同时构建起丰富的活动体系,与周边中小学、党建微空间等资源实现连接,带动社区发展,为花园实现良性运转注入生机。

  城市的“金角银边”小空间,贴近百姓的大生活。为居民定制的口袋公园,将“兜”起更多幸福时光。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院长)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7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