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煤仓”平顶山何以摆脱恋“煤”情结?

发布时间:2024-11-30 10:20:14 来源: sp20241130

   中新网 郑州10月14日电 (刘鹏 李海珠)“平顶山是一座资源型城市,资源既成就了平顶山,也造成了产业较为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14日,在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平顶山专场新闻发布会上,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向平直陈“资源”给当地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刘鹏 摄

  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平顶山因煤而生、因煤而兴。彼时,这座远近闻名的“中原煤仓”通过煤炭开采和利用,发展电力、钢铁、化工等产业,经济得到快速增长,奠定了工业基础。然而,随着资源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近年来,平顶山下定决心摆脱恋“煤”情结,探索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突围之路。

  那么,平顶山如何因地制宜推动转型,又如何从“中原煤仓”变身为“材料之都”“中国尼龙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根本出路。”陈向平介绍,近年来,平顶山开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探索实践,围绕建平台、强主体、攻难关、促转化,打出“组合拳”。同时,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市场需求,谋划建设“中国尼龙城”和“白龟湖科创新城”,以此“两城”驱动产业向高端迈进。

  从一块煤到一粒碳化硅,再到一根尼龙丝……正如记者近期在平顶山走访时,看到了河南电子半导体产业园和中国尼龙城研发生产的半绝缘电子级碳化硅粉、导电性晶锭、尼龙66工业丝、尼龙6民用丝等新产品,从一块黑煤到一匹白布的演变,不仅是平顶山从燃料到原料、材料、产品的转型,也是当地以煤炭延链、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

  成立于2023年的“白龟湖科创新城”,则是平顶山当地打造的产业发展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当下,“白龟湖科创新城”建设“形象初显”,平顶山正锚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赛道,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抢占制高点。

  陈向平介绍,近年来,平顶山还在平台建设方面致力于提升创新的“浓度”,此间积极推进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三大行动。目前,该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336家,主导产业骨干企业研发平台实现全覆盖,推动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使创新型企业量质齐升。

  与此同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平顶山坚持市场驱动、需求导向,建立“名企+名校”协同创新机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中攻关,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金”通道,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

  官方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平顶山组织制造业骨干企业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140余项,特殊性能钢、超高纯铜、半导体碳化硅等领域一大批关键技术获得突破并落地量产。并依托科技创新,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等重点领域抢占先机,催生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建成全球最大的尼龙66原液着色纤维生产基地,打通世界最完整的碳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高效单晶硅电池片等细分领域产能全国第一,人造特种石墨年产量12.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七成等。

  谈及未来发展,陈向平说,平顶山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持“两城”并进,着重在产业发展对接、创新平台联动、高端人才协同、科技成果转化、要素服务保障等方面互联互通、共促共荣,打造“双核”发展共同体。同时,把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深化“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改革,促使科研成果加速走向生产线、融入产业链,有效形成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