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梁中效:张骞精神为何成为丝路交流的“符号”?

发布时间:2024-11-18 21:25:42 来源: sp20241118

   中新社 西安10月20日电 题:张骞精神为何成为丝路交流的“符号”?

  ——专访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会长梁中效

   中新社 记者 阿琳娜

  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张骞,完成“凿空之旅”,开辟了东西方友好往来的“丝绸之路”。张骞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符号”,张骞精神传承至今。

  为何张骞精神能传承两千年?张骞精神有何现实意义?陕西理工大学教授、汉中市张骞文化研究会会长梁中效接受 中新社 “东西问”专访作出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 记者: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影响深远,张骞精神传承至今。其精神的内核是什么?

  梁中效: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张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赢得了西域各族的信赖,后因军功和出使西域之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公元前114年,张骞逝世,归葬故里(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2014年,张骞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秦岭南麓的汉中是“汉家发祥地”,东汉时期的《石门颂》记载“高祖受命,兴于汉中”。南宋大词人辛弃疾说“汉中开汉业”。汉中不仅养育了张骞,而且形成了独特的张骞文化。

张骞墓。张远 摄

  张骞文化是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精神文化为灵魂,以《史记》《汉书》等千百年来记录张骞的各类文献为载体,以分布在国内外的张骞遗迹为资源,以汉中张骞墓世界文化遗产等有关张骞的遗存为依托,以历代张骞故事传说为补充的文化体系。

  在张骞近五十年的人生旅途上,他将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事业。在近二十年跋涉西域、艰难困苦、开拓进取的壮美历程中,形成了可歌可泣的张骞精神:衔命出使,勇往直前,凿空万里的开拓精神;矢志不移,忠贞不渝,持节不失的爱国精神;诚信天下,以德服人,宽大信人的尚德精神;平等相待,文明对话,民族和睦的包容精神;敢于冒险,认知西域,促进交流的探索精神。

  汉家发祥、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为张骞成长成才奠定了文化基础;汉武帝盛世时代的大气恢宏,为张骞成功开辟丝绸之路提供了文化自信。

  汉中南北文化的交流,让少年张骞有了开阔的西部视野;汉武盛世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之间的和战,让青年张骞具备了远大的世界战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时代,人才辈出,风起云涌,开创了文化交流的新格局。

历史题材舞剧《张骞》的剧照。刘新 摄

   中新社 记者:古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何以成为丝绸之路的一个“符号”?

  梁中效:古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作为古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成为不可分割的文化符号。《史记·大宛列传》中,不仅称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且开篇就讲,“大宛之迹,见自张骞”。《汉书·西域传》说:“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张骞传》也说:“自骞开外国道以尊贵”。《后汉书·西域传》中评论道:“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汉世张骞怀致远之略,班超奋封侯之志。终能立功西遐,羁服外域。”近代著名史学家梁启超赞美张骞是“坚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开幕第一人。”

张骞纪念馆大门处的张骞塑像。张远 摄

  英国学者彼得·霍普柯克在《劫掠丝绸之路》一书中指出:“伟大的西行者张骞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皇帝给予了他无比的荣耀。时至今日他在中国仍被称颂。正是他向西开辟了通向欧洲的道路,连接起那时的两个大国——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张骞可以被誉为丝绸之路之父。”

  中外学者都认为,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人类文明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了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张骞“凿空”万里,成为中华文明“开放”的标志性符号。

   中新社 记者:两千年后,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传承张骞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梁中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在此背景下,传承弘扬张骞精神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景观。郭俊锋 摄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东西方交流交往通道,使中国和中亚、西亚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张骞的外交实践构建了国与国之间平等往来、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为后世开展外交活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对当今世界外交活动基本准则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依据,在外交关系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向世界表明,中国不仅提供丝绸等商品,还能向世界提供“协和万邦”的和平外交理念、“强而不霸”的国际关系行为准则、和平与发展并重的“张骞文化”、诚信与包容的“丝路精神”等。更将“伙伴关系”落实到经济、安全、人文等领域,衍生出互惠型的经济关系、合作型的安全关系、包容型的人文关系。应进一步保护、挖掘、整理、提炼、升华张骞精神与张骞文化,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的精神纽带。(完)

  受访者简介:

  梁中效,陕西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陕南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汉水文化研究中心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两汉三国文化与秦蜀古道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两汉三国文化、古典文献与文学、区域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5部。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