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5:57:50 来源: sp20241114
中新社 北京7月5日电(马帅莎 占康)7月5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个月后,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现场分享太空驻留的趣事和体会。
7月5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个月后,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神舟十七号乘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187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乘组在轨时间纪录,被称为“最长太空出差乘组”。指令长汤洪波说,在太空工作半年,远离祖国,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工作之余乘组总趴在舷窗上,在蔚蓝色的星球上寻找家乡。“家乡的位置并不好找,因为空间站飞行速度太快,有时候又不经过家乡上空,即使经过,天气不太好也不行。一旦看到家乡就特别高兴,就像看到亲人一样。”
谈及187天太空驻留带来的挑战,江新林表示,面对长时间封闭的太空生活,也会偶尔感到烦躁难熬,尤其是任务进行到中期时。但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指令长始终积极给他们创造活泼轻松的生活氛围,一发现他们情绪不高,便给大家加油打气。
锻炼亦是乘组三人调节情绪、排解压力的重要手段。“在高强度的工作结束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运动,比什么都简单,吃得香了,睡得甜了。”江新林说。
神舟十七号任务使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并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纪录。他曾经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成员,亲历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
此次任务期间,汤洪波带领乘组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修复被空间碎片击中受损的太阳翼。经过两次出舱维修后,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这是中国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维修任务,为空间站长期安全、稳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忆起出舱活动时的场景,汤洪波风趣地将其比作“昼伏夜出”,“白天巡视和等待,晚上出来干活”。汤洪波说,太阳翼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电流,影响航天员作业安全。航天员只能在阴影区进行维修作业,在阳照区巡检、拍照。
江新林同样提到了自己的首次出舱经历。准备出舱任务时,两位队友毫无保留地传授出舱经验,手把手指导他;地面工作人员配合他们反复在轨演练。“只有准备到位,才能干得明白。经过扎实训练,出舱当天,我的内心非常平静。”
唐胜杰是目前执行空间站任务中最年轻的航天员,不到34岁就实现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成为有着“敦煌飞天”神话传说的甘肃省首位航天员。
在轨期间,唐胜杰和队友一起挑战了“太空菜农”角色。“特殊的任务,要求我们航天员必须成为一个多面手。”见面会现场,唐胜杰跟大家分享了太空种菜技巧。“生菜种子特别小,容易跟着镊子飞出来,我们就给生菜种子包裹上一种特殊材料,不仅能让小种子体积变大,更方便夹取,也不影响种子的萌出和发芽。”
据悉,“太空菜园”种植了生菜、樱桃番茄等多种蔬菜品种。在他们精心照料下,这些蔬菜长势喜人。“现摘的蔬菜口感鲜美,尤其是生菜夹肉,蘸酱吃超级美味,樱桃番茄酸甜可口。”唐胜杰说,这些生机勃勃的蔬菜不仅为乘组的太空生活增添色彩和乐趣,也为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太空趣事在失重环境下时常发生。过年期间,唐胜杰和江新林在开饭前拍摄了一段互“飞”饺子的视频。“新林用叉子小心翼翼地给我飞了一个饺子,本来我想一口吃掉,但在微重力环境下,饺子一碰到嘴唇就会被弹飞,我吃了好几次都没吃到,最后还是用手抓住放到嘴里。”唐胜杰说,有人开玩笑说到嘴的鸭子飞了,但在太空,到嘴的饺子确实很容易飞走。
据介绍,神舟十七号乘组返回后相继完成隔离恢复、疗养恢复阶段各项工作,已全面转入恢复观察阶段。在完成恢复期各项工作、进行恢复健康评估总结后,三名航天员将转入正常训练工作。(完)
【编辑:李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