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面对噪音干扰,中国与东盟合作何以愈发坚韧?

发布时间:2024-11-17 05:27:39 来源: sp20241117

  第44届和第45届东盟峰会日前在老挝万象落幕。在峰会期间举行的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这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升级的关键举措,凸显双方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决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上就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提出三点倡议,呼吁构建立体联通网络、扩大新兴产业合作、深化人文领域交流。这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方愿持续深化同本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

  回顾这些年东盟整体对外合作,与中国的合作堪称“火车头”。它也是拉动整个亚太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中国连续15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8个月,双方贸易总值同比增长10%。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旗舰项目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东南亚特色产品畅销中国,给双方民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发生急剧复杂变化,某些国家鼓动脱钩断链、阵营对抗,全球刮起保护主义逆风。在此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何以愈发坚韧?归根到底在于:各国都有发展振兴、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愿望;作为近邻,彼此经济互补性强,打造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天然优势,更有条件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本次东盟峰会的一大成果,是中方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有望在2025年签署协定。这一升级版涵盖9个领域,既涉及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现有领域,也包括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等新兴领域。这一重要成果为双方共建超大规模市场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将带来更强劲、更长久的发展动力。

  有分析认为,从双方2010年建成自贸区,到2019年全面实施2.0版自贸协定,再到即将打造3.0版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合作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未来将通过加强标准与规制领域的互融互通,促进更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和包容发展。中国与东盟总人口超过20亿,占世界人口的1/4,这两个超大规模市场拉紧手,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将更高,全球经济的“底盘”也会更稳。

  外界注意到,本次东盟峰会前后,出现了一些噪音干扰。比如,有日本政客抛出所谓“亚洲版北约”设想;美国和菲律宾在峰会上借南海问题制造话题,试图挑动矛盾对抗。这违背了东盟维护本地区和平发展的期望,遭到广泛批评和反对。马来西亚外交部长穆罕默德·哈山明确表示,“东盟不需要北约”。峰会东道国老挝国家主席通伦强调,东盟应继续坚持和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坚持平等互利的多边主义。

  对于南海问题,中方这次明确表示: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主权权益,合理合法;将坚持同当事国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与东盟国家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有舆论认为,东盟国家普遍对域外势力挑动地区对抗保持警惕,不愿意选边站队,也不希望南海问题干扰、破坏地区合作大局。

  从本次东盟峰会成果看,各方达成数十份文件,涉及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供应链合作、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共识与成果再次说明:谋和平、促发展才是地区国家的迫切诉求,那些制造麻烦事端的言行不受欢迎;开放包容才是正道,兜售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的“北约模式”没有市场。排除噪音干扰、聚焦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宝贵经验,可以给各方提供启示和借鉴。(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