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8:45:05 来源: sp20241125
◎于凤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这个“牛鼻子”,综合施策,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为我们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指明了方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驱动力,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于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数字经济成为社会发展大趋势,我国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为支撑。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时期,新一代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呈现深度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发展态势。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在新技术的作用下进一步升级,形成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
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因其独有的低边际成本、强渗透性和融合性等特点,可推动生产工具和设备、生产方式、资源配置方式不断优化升级,推动物质生产力创新。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如今以依靠资源大规模投入为特点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弊端日益凸显,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科技创新中寻找新方法和新路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以深化新技术应用为重要特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成为新型通用技术,对越来越多行业和产业发展产生赋能效应。新技术渗透的诸多领域,都在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成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和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革命性。在数据要素和新一代技术共同作用下,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持续推进,由此产生的影响不只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和生产力范畴,而是从根本上重塑着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组织运行和社会制度体系,进而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
人工智能为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原动力。过去100多年来,基础研究领域经历了革命性突破和飞速发展。如今,人工智能为基础科技领域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新路径。在新材料研发、医药和生物等新技术领域,人工智能得到广泛和深入应用。我国于今年3月就“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作出专项部署,布局前沿科技研发体系,人工智能对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作用得到充分肯定。
人工智能通过赋能各行各业形成新质生产力。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实现了两个方面重要突破:一是通用性大大扩展,这种通用性建立在预训练大模型的基础上,并推动数据、算法、算力在研发层面功能性地深度融合。二是实现了与自然语言的融合,使人工智能可以真正融入千行百业。随着技术迭代创新,人工智能将在更深层次上广泛赋能政务、新闻、金融、制造等垂直行业领域,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通过塑造新型劳动者形成新质生产力。一是利用智能技术创造出与人类不同的智能化“劳动者”,在无人实验室和无人工厂中,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实验或生产中人类的得力助手。二是通过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技术型复合型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创新。
但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高效率的同时,也潜藏着信息传播失序、数据滥用、算法歧视、新型技术控制等风险。尽管很多问题是自信息技术应用以来一直存在的,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无疑使得其中一些问题更加复杂,如处理不当可能造成更大社会危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还需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有效治理。
综合施策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牢牢抓住人工智能这个“牛鼻子”,综合施策,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一是全面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以科技自强自立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应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设立国家级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项目等方式,主攻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建立健全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优势互补的合作研究机制,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系统创新体系。
二是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以新兴产业发展引领新质生产力形成。要密切围绕新需求,着眼于发挥我国独特优势,大力培育人工智能新产品和新服务,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坚持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创新,谋划和布局一大批高技术产业落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引育“专精特新”企业。
三是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打造新质生产力。要发挥人工智能在产业升级、产品开发、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各产业变革。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探索构建“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平台体系,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四是大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要聚焦发展需要,深化人才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针对人工智能前沿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畅通引进渠道、完善人才引进相关服务。深化高校、职业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产学研融通。
五是秉承“在发展中治理”的理念,健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确保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要加快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围绕解决人工智能领域通用性和基础性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层面关于人工智能的综合性立法和制度建设,重点解决监管制度的稳定性和前瞻性。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伦理相关的制度建设,真正把人文伦理观念融入智能化产品和服务中。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积极贡献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智慧”。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