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动京津冀区域“共谋增量”——来自2024北京科博会的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8 07:48:54 来源: sp20250108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阳娜)一支灵活的机械臂将样本瓶送到精密电子秤上,称出液体重量,这款液体自动精准称重机器人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科博会)上大受欢迎。

  这款机器人不只是能完成称重工作这么简单,它仅展示了“黑灯实验室”的部分功能。北京戴纳实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张京军介绍,在“黑灯实验室”里,通过人机交互将样本信息与条码绑定,机器人能自动响应、扫码判断要做哪些检测项目,并完成自动拧开样本瓶盖、提取样本进行检测、将样本瓶放到回收区等系列操作。整个机器人系统可以部分甚至完全代替人工完成实验操作。

7月15日,在北京科博会上,企业展出的液体自动精准称重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阳娜 摄

  “实验室依靠这个机器人系统,每天可检测近800瓶样品,约等于49个人每日的工作量,实验人员可随时检测现场数据。”张京军说,目前公司已有多个项目落地,正同步进行AI实验室研发,让这些动手能力强的机器人拥有更聪明的“大脑”。

  在北京进行设计研发,在河北保定建立工厂进行生产、加工、组装、测试,这家企业是京津冀产业链协同的缩影。张京军表示,企业在京津冀区域进行产业链布局,充分利用了各地产业优势,也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未来将持续深耕。

7月15日,在北京科博会上,企业展出的网卡、模块和芯片等产品。新华社记者 阳娜 摄

  记者在北京科博会上看到,生物医药、氢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随处可见,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中的“含科技量”越来越高。

  金锐同创(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AR眼镜并非游戏单品,而是智能巡检的助手。该公司创新部解决方案专家李兆国介绍,公司与雄安城市计算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已部署了几台AR眼镜进行运维工作。“从下发巡检任务计划到工单处理、故障上报、数据统计分析,AR眼镜形成了全链路的闭环。工作人员佩戴AR眼镜进行巡检,过程中一旦遇到现场人员无法处理的问题,行业专家可直接通过AR眼镜远程指导。”

7月15日,在北京科博会上,企业展出的燃料电池应急电源(模型)。新华社记者 阳娜 摄

  在京津冀三地,这样的科技创新合作还有很多,华翊量子展示了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如何进行离子囚禁、离子量子比特的制备与测量以及离子量子计算的实现;中氢新能展出的氢能自行车在河北多地投放;莱凯医疗器械展出的最新一代掺铥光纤激光治疗机核心部件激光发生器……

  “开通一条路”“共造一辆车”“智算一张网”,记者在现场看到,京津冀在加快打造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算力互联互通等领域成果凸显。

  近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产业协同发展交出亮眼答卷。北京科博会上新产品、新技术的集中展示,印证了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的发展态势。“由北京牵头的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由河北保定牵头的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已获批成为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产值规模均占全国20%以上。”北京市经信局科技标准处副处长张刚表示,三地的产业发展已从疏解承接转到共谋增量的新阶段,形成了特色产业聚集态势。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