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20:46:22 来源: sp20241125
本报讯(记者 刘苏雅)记者近日从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本市将持续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从多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今年将认定首批30家左右市级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北京基础研究投入逐年增加。2022年,北京基础研究经费为470.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同比增长11.4%,占全国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3.3%。去年,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新一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国际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在北京涌现。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陈端端认为,北京重视交叉学科发展,以产业需求带动科技发展,围绕基础研究开展科学布局,已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领域和医学工程等重要民生需求领域,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直接服务社会发展。”
领先行动还将基础研究和青年人才培养相结合。为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担重任,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推动实现超过50%的项目由40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承担。
今年,本市将继续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聚焦“数理化生”四大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目标导向型研究;鼓励打破学科边界和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持续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产出重大原创科研成果,支持科技领军企业与重点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新型研发机构等建立基础研究创新协作机制,并将认定首批30家左右的市级重点实验室。
围绕“三城一区”主平台优势,本市还将依托大科学设施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持续推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建设。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本市将探索分类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管理体制机制,探索总结科研经费“包干制”成效,引导企业、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并鼓励概念验证平台对接高校院所,助力基础研究成果走出实验室。(北京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