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探访太行传统村落群:多样石寨“串珠成链”联动发展

发布时间:2024-12-21 12:27:26 来源: sp20241221

   中新社 河北邢台8月12日电 题:探访太行传统村落群:多样石寨“串珠成链”联动发展

  作者 牛琳 焦荣炫

  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一处清代石砌四合院内,占地170余平方米的“金梭姐妹”土布工坊正在修缮改造,预计两个月后完工。改造资金来自当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传统村落保护资金。

  “这次会把全部房屋打通,后期织布机和各式土布产品都将摆放在打通后的敞开式展厅,这样产品生产和展示更直观,方便游客选购。”“金梭姐妹”土布工坊负责人王香鱼说道。

  王硇村有“太行川寨”之称。这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明清石寨融合南北建筑风格,布局依山就势,村内古石楼群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建筑群落之一。现存完好的古院落有130余处、房屋2000多间,院院相连,户户相通,整个村庄既像城堡又似迷宫,具有独特的军事防御功能。

7月31日,航拍“太行川寨”王硇村一清代四合院。(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创办“金梭姐妹”土布工坊缘于一个偶然的契机。2012年,随着当地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王硇村旅游热方兴未艾。王香鱼把出嫁时“妈妈给的嫁妆”——四五十匹老粗布拿出来售卖,“没成想深受游客喜爱,很快就一售而空”。

  沙河四匹缯布制作技艺是一种流行于沙河市西部太行山区的民间织造土布技法,2007年被列入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手艺祖辈相传,王香鱼和许多当地村民都擅长。

  看到“商机”的王香鱼2013年重拾土布织造技艺,从一台织布机起步,目前已发展到30多台织布机、30多位村民参与。除土布床单外,还衍生出枕头、千层底布鞋、背包等土布产品,甚至土布旗袍也很俏销。

  “许多游客有回购需求,部分游客喜欢复杂花型,我们也跟随潮流变换土布的花型样式。”王香鱼说,这门技艺能够为参与的村民每月增加1000元至2000元(人民币,下同)不等的收入。

7月31日,王硇村“金梭姐妹”土布工坊负责人王香鱼在用织布机织布。 韩冰 摄

  乡村旅游热潮之下,王硇村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等,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村民王冬梅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她考取导游证,为来到王硇村的游客进行讲解。“2016年开始收取讲解费,现在每次讲解收费30元。”王冬梅说,她带过200人的旅游团,最多时一天曾为7批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

  王硇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天印说,全村有240余户、890余人,目前五分之一的村民从事跟旅游相关的产业。

  包括王硇村在内,沙河市38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麓,沿柴关川、渡口川、孔庄川3条河谷溪流延伸,形成三片传统村落集聚区。对于身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的沙河市而言,一盘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大棋正徐徐落子。

7月31日,航拍“太行川寨”王硇村全貌。(无人机照片) 韩冰 摄

  “从整体建筑风格看,‘南川’柴关川建筑多以红石砌墙,蓝瓦房顶为主,如王硇村等;‘中川’渡口川一带建筑以红石砌墙,红石板覆顶居多,如渐凹村等;而‘北川’孔庄川一带建筑则多是青石垒砌,平房居多。”沙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李瑞刚说。

  沙河市实施了“新三川”贯通工程,全长6.2公里,总投资1.2亿元,旨在“把分散的传统村落‘串珠成链’形成连片优势”。

  同时,“一心四片、点轴带动”的总体发展格局完成布局。沙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张伟解释说:“‘一心’以王硇村等中国传统村落为核心,探索片区联动,形成柴关乡集中连片文化体验区、渡口川山水休闲文化区、柴关川田园观光文化区和中部点状带动融合区。”

  “如何实现从传统村落复兴到全面乡村振兴?”张伟表示,谋划以传统村落连片地区为重点区域,联动周边特色资源,形成传统村落的集中连片发展,这或许是破题的关键。(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