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4 18:05:17 来源: sp20241114
近日,“药店已停止统筹额度支付”“医保门诊统筹截止到12月底就不报销了”等几则关于医保的谣言在网上传播。对此,多地医疗保障局发布辟谣声明。
多地医保部门都解释,医保年度报销额度,就是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参保人发生的医疗费用可按规定由医保统筹基金报销的最高支付限额。具体到备受关注的门诊环节,门诊报销限额只是一个参保年度内参保人门诊就医可报销的最高支付标准,而不是每个人都要报到最高限额。实际上,医保年度报销之所以设定限额,就因为这是一种社会保障,而不是一种“福利”供给。
医保政策与公共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医保谣言也总能引起广泛关注。综观新近出现的各类医保谣言,套路大同小异:先利用时间节点贩卖焦虑,然后再通过情绪引导教人去“薅羊毛”。网络上,有人煞有介事地告诉大家:“要抓紧时间用,不然白白浪费了”。其实,这种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才是真正的浪费——如果医保基金多一些无谓的消耗,难免就会少一些宝贵的援助。
在使用医保的过程中,“薅羊毛”与骗保只有一步之遥。如果说年底突击刷医保卡是为了“薅羊毛”,为了“薅羊毛”而不择手段,本身就涉嫌骗保。按照医保制度的规定,使用门诊统筹看病购药需有医生处方,方可享受门诊统筹待遇;所购药品必须是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才可以医保报销。然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利益,有些医疗机构与参保人达成了某种默契:医生处方不是基于患者实际病情需要,而是有求必应,甚至“私人订制”;即使药品不在医保目录之列,也可以巧立名目、曲径通幽……凡此种种,都是对医保基金的蚕食鲸吞。
医保谣言之所以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和破坏力,一方面是因为有人哗众取宠、妖言惑众;另一方面则在于有人习惯于将医保当成“唐僧肉”,一门心思想要“薅羊毛”。一些定点医药机构通过挂床住院、违规收费、串换医药服务项目、过度诊疗等手段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有些甚至通过虚构医药服务项目、诱导虚假就医购药等手段恶意欺诈骗保;与此同时,“一人刷卡、全家吃药”、冒名用卡、一人持多卡分散报销等情况在各地时有发生。
资料显示,最近5年来,国家医保部门处理违法违规的医药机构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基金771.3亿元,曝光典型案例24.5万件。尽管如此,依然有人试图将黑手伸向公众的“救命钱”,这也是医保谣言一次次死灰复燃的关键——如果不能消除“薅羊毛”的心理,只治标不治本,教人“薅羊毛”的谣言就很难绝迹。因此,在严厉惩治医保谣言的同时,也有必要加大对医保领域违法违规问题的打击和曝光力度,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任人宰割的“唐僧肉”。
(责编:燕帅、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