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前高官:取经“美丽中国”,共建“美丽世界”

发布时间:2024-11-22 07:38:18 来源: sp20241122

  导读:多年来,中国在污染防治、植树造林、国家公园建设、珍稀动物保护等绿色事业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现在正在“美丽中国”理念引领下走向绿色未来,为全球自然保护事业贡献中国方案。未来国际社会应借鉴“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携手共建清洁、健康、繁荣的“美丽世界”。

  今年2月,我受邀来到北京领取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为了更好地开启新的一天,我来到户外晨跑。那是一次美妙的慢跑之旅,尽管天寒地冻,但天空湛蓝,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在蓝天和阳光下,我愉快地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冬日清晨的美好时光。

  回想多年前,我是不会在北京跑步的。那时,天空经常被灰蒙蒙的雾霾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煤烟味。那时,当我和中国朋友谈起中国经济奇迹让14亿人摆脱贫困时,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是的,但我想看看太阳。”现在,太阳又回来了。

  中国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取得巨大进展,成为世界上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十多年前,中国率先打响了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中国不仅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走在世界前列,而且还在环境保护的其他领域和绿色技术发展方面领先世界。

  正如习近平主席2005年在浙江安吉发表的著名讲话中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人对此坚信不疑,并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纳入现代化建设道路之中。

  2012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将美丽中国建设置于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进程中的突出位置。有了该指导意见提供的清晰蓝图和一系列具体规划,实现美丽中国指日可待。

  我喜欢“美丽中国”这个概念。它简洁明了,以人为本,贴近人心。它调动了全体人民的情感,不论你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学生还是专家,是老人还是青年,身处农村还是城市。我们需要这样的口号来开展必要的群众运动,以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地球母亲。有了“美丽中国”,我们当然也可以有“美丽印度”、“美丽美国”或“美丽挪威”——也就是我的祖国。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成百上千万人正协力建设一个美丽国家,这景象令人鼓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国。在河北塞罕坝和内蒙古库布其沙漠,我亲眼目睹了数以万计的人们如何植树造林、绿化大地。

  从长江禁渔到浙江的绿色乡村振兴,生态修复项目让土地和水道得以重现昔日的美丽。去年,习主席在广东省考察调研时专门去湛江考察了当地的红树林,强调了红树林在保护海岸线和作为重要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国创新制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为确定生态保护工作的优先次序提供了科学方法。

  虽然“国家公园”的概念可能来自美国,但中国目前正在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比如在西藏和青海的大型国家公园,还有全国各地其他的新建自然保护区。这将更好地保护中国美妙的自然风光以及雪豹、藏羚羊等标志性物种。

  中国的城市也在迅速变得更绿、更美。广东深圳的市中心就有一片鸟类资源丰富的大型湿地,巨大的绿色长廊穿城而过。在浙江杭州,西湖已恢复历史风貌,让杭州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江苏苏州的运河和云南昆明的滇池已得到清理,为居民和游客步行或骑车提供了秀美场地。福建厦门也以成为“海上花园”为荣。最近我去了一趟山西大同,这座工业城市变得如此清洁和绿色让我备受震撼。

  中国的绿色发展值得全世界借鉴。在国内成功经验的支持下,中国满怀信心地与加拿大共同主办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COP15),引导缔约方达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推动落实这一新的全球议程,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以一流的科学方法指导自然管理,加快推进保护工作。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不断加大绿色投资,加快技术和知识转移,并积极分享自然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宝贵经验。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也愿意向国际经验敞开大门,欢迎各国专家人才参与和支持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我在出席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时,李强总理表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我们敞开怀抱欢迎世界各地英才”,中国政府也将为各国人才来华工作生活营造更好环境。

  让我们把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上升到建设美丽世界,共同期待各国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迈向清洁、健康、繁荣的美好未来。

  几年前,我有幸参观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为增加这一标志性物种数量所付出的非凡努力。这既需要运用最先进的现代科学与技术,也需要当地人民对这一奇妙物种的精心保护。大熊猫是中国的象征,它是在我们这个美丽世界中建设美丽中国的最具象体现。

  作者:埃里克·索尔海姆

  本文原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原标题为 "Exemplary greening"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宋平 栾瑞英

  编辑:张钊

  实习生孙维苹亦有贡献

  (中国日报网)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