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 中乌对话激活古老文明新生机

发布时间:2024-12-31 03:27:06 来源: sp20241231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玄奘法师这样描绘撒马尔罕的富饶美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是文明古国,伟大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今天,中乌两国文化、教育、卫生、旅游、体育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成为文明对话的好榜样,彼此交心的好朋友。

  近日,人民网“文化丝路”采访摄制组走进乌兹别克斯坦,探访古老丝路文明的辉煌历史,记录两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的生机活力。

  文物无言 诉说文明互鉴往事

  走进位于塔什干的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穹顶典雅恢弘,三幅精美壁画映入眼帘。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期间,参观了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一幅古丝绸之路地图前,习近平主席说:“那里是西安,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的故乡。”

  如今担任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的苏拉约·乌利娅巴耶娃对当年习近平主席的到访记忆犹新。“习近平主席专注地聆听了我们的讲解。”在古丝绸之路地图前,她告诉人民网记者,“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产生了这样的印象:他是一位博学的领导人,不仅了解中国的历史,也非常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并对此充满浓厚的兴趣。”

  在博物馆二层,陈列着记录帖木儿时期中亚及周边地区各方面情况的珍贵文物。在一个标有“15-16世纪陶瓷艺术品”的展柜前,乌利娅巴耶娃介绍说,里面画有鸟和花纹的瓷盘,是当时的乌兹比克斯坦人仿照中国的瓷器纹样绘制的。

  从2000多年前开始,丝绸之路就连接了沿途各国。乌利娅巴耶娃说,在博物馆展示的文件中,历史学家、旅行者和使节们将帖木儿时期的乌兹别克斯坦描述为一个富饶的商品集散中心。当时的工匠会仿制中国的商品,在瓷器上绘制中国特色的花纹。这些珍贵的文物,记载着各国文明在此交流互鉴,不同的文化之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历史。

  青年交流 续写千年珍贵友谊

  “黄沙漫漫,孤城远影;驼铃声声,满天星光。时空缩影,吉光片羽。都塔尔饱经风霜,轻轻低语。‘但事弦歌乐,谁道关山远?’丝绸之路,‘思’之路。”

  在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2024“国际中文日”汉字书写比赛的作品张贴在走廊墙上。一笔一划、端端正正,每一幅作品都展示着作者良好的汉字书写能力。

  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人民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创造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2000多年后,中乌之间的人文交流与合作,正在续写人类文明交流史的华章。

  走进孔子学院的教室,一幅“和而不同”书法作品悬挂在教室后墙正中。中方汉语教师正在讲解汉语生词和例句。

  坐在课堂里的金心今年21岁,已经学习中文4年。今年4月,她和孔子学院的老师一起到中国,参加了2024年“汉语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春令营。在那里,她交了很多朋友,还学会了下围棋、跳中国舞。

  今年是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孔子学院现有中外方院长各1名、中方专职教师5名、乌方专职教师2名。

  中方院长汪段泳介绍,目前这个学期,注册学员数目超过600人。随着中乌两国经贸往来进一步升温,孔子学院也正在努力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国际中文教育培养模式。

  “中乌友谊已经长达2000年”,乌方院长萨法洛夫表示,当前中乌经贸领域合作不断加强,年轻一代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十分渴望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

  以舞为媒 激活文明创新活力

  2023年7月24日晚,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Tumor歌舞团在乌鲁木齐为观众带来歌舞晚会《我们共同的家园》,向新疆观众展现了乌兹别克斯坦绚烂多彩的舞蹈文化。

  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在心灵间播撒了友谊的种子。

  “我认为艺术让人团结友好。到中国演出,是为了中国人民了解我们的舞蹈,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中国的舞蹈。我们和中国同行举行了研讨会,互相学习分享,上了非常有益的一课。”Tumor歌舞团舞蹈演员阿尔苏告诉人民网记者。

  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大剧院,繁复细密的白色花纹、富于当地文化色彩的图画装饰着墙壁。剧院的拱门和廊柱层叠展开,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穿越时空。人民网记者到访时,Tumor歌舞团正在这里排练。

  舞蹈团的成员介绍,历史悠久的乌兹别克斯坦舞蹈分为费尔干纳、花剌子模和布哈拉三大流派,每个流派经典动作不同,有的更柔和,有的更硬朗刚劲,有的像火焰一样热情而富有表现力。

  今年20岁的图拉波娃·西托拉说,“透过舞蹈动作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女孩比较矜持,男性则比较豪迈。当其他民族学习乌兹别克舞蹈时,他们也在了解我们的思想和文化。”

  22岁的别克穆拉托娃已经学习舞蹈11年。“我们参加了新疆的舞蹈节,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那里的人们非常友好。尝试新疆的美食非常有趣。”拉苏尔则说,他最大的梦想是亲眼看到长城,他确信,总有一天自己会去长城看看。

  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通过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合作,中乌两国青年正在传承和发展各自的文明过程中,激活着古老文明新的生机活力。(人民网记者 刘慧、徐祥丽、刘宁、涂敏、褚梦琦、俄布拉依·对山、许峥、邓洁、阿尔达克、李明琪)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