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根轴承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

发布时间:2024-12-30 01:06:31 来源: sp20241230

  从两根轴承看中国制造转型升级

  制造大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李心萍 王 政 丁怡婷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乘“数”而上、向“新”而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步履铿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轴承,工业的“关节”。

  今年6月,福建漳州六鳌海上风电场,搭载国产主轴轴承的16兆瓦风电机组实现批量化运营、全容量并网。

  江苏苏州地铁6号线,搭载国产3米级主轴承的“中铁872号”盾构机立下新功。

  两根轴承,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折射出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制造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坚实步伐。

  拥有全球最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制造彰显出的坚实底气、创新动能、澎湃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从完备产业体系看中国制造坚实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

  洛轴集团是16兆瓦风电机组主轴轴承生产厂家,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新莹坦言:“10多年前,高端轴承我们还‘摸不着’,但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强内功”,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借外力”,与清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从新能源汽车轴承到风电主轴轴承,再到轨道交通轴承,洛轴新产品接连下线,应用到“嫦娥”“天宫”“中国天眼”等重大装备之中。

  洛轴把“一类产品”做到极致,铁建重工专攻盾构机“一种产品”。

  研发主轴承,补上盾构机产业链国产化“最后一块拼图”。2019年,铁建重工专门成立研究设计院,历经1000多个日夜终于成功研制出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

  “这是全球直径最大、承载最高的盾构机主轴承,可供目前全球最大型号的盾构机使用。”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感慨,“过去有什么设备施什么工,现在是需要施什么工,我们就能制造出什么装备。”

  两根轴承背后,是中国制造完备产业体系彰显的坚实底气。

  1949年,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在鞍钢奔腾而出,如今,我国已连续28年居世界第一产钢大国,“手撕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卡车驶下一汽生产线,如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

  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我们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制造业拥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体魄强健、筋骨壮实,今天的中国制造拥有稳如磐石的根基与底气。

  从产业链协同看中国制造创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力更生奋斗,靠自主创新争取”。

  9米级盾构机主轴承的突破,背后正是一场原材料、工业母机、工程应用等环节共同参与的创新“接力”——

  “压不碎、磨不烂”,材料首先要够硬。以主轴承内齿圈为例,8毫米厚的圈层,洛氏硬度需大于58,常规中碳轴承钢远无法达标。

  怎么办?铁建重工与高校合作,历经2年多时间、30多组试验、上百万次疲劳试验,选出最佳钢材元素配比。多家钢铁企业,历经数十次技术讨论与测试,将配方变成产品。

  有了材料,还要精密加工。2020年启动研发、2022年产品下线、国产化率超过90%,铁建重工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的国产9米高速数控铣齿机床,助力主轴承顺利下线。

  1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的研发,同样离不开有关方面的“集团作战”。

  “大兆瓦风机主轴轴承,没有相关参考资料。关键时刻,主机厂商金风科技送来各类型风机运行数据,解了‘燃眉之急’。”洛轴销售总公司风电部部长姚东感慨,“同舟共济、协同创新,中国制造就有无限可能。”

  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各方通力合作,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速磁浮贴地飞行、国产大型邮轮投入商用……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7%,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推陈致新,升级传统产业;与日俱新,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前沿,布局未来产业……我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3%,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3万家。

  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今天的中国制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看中国制造澎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面提升,布局高端,轴承产品持续“上新”:

  3月10日,洛轴研制的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轴承通过验收,未来该射电望远镜将为月球探测器精准“引路”。

  3月14日,世界首台25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在洛阳轴研科技顺利下线,刷新全球风电轴承最大单机容量纪录。

  产品更高端,生产也要更智能。走进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总装厂房,一个现实车间,一个数字车间,线上线下,实时同步。

  “瞧,这是一组盾构机刀盘正面数字孪生画面,深浅不一的颜色代表着刀片的受力、磨损情况。”铁建重工数字孪生研究所副所长王永胜说,实时分析这些数据,工程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优化下一代产品。

  “两根轴承”是一个缩影。持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中国制造硕果累累。

  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登。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300瓦时每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4.6%,屡屡刷新世界纪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年出口突破万亿元大关……中国制造加快迈向全球产业中高端。

  向“数实融合”深度进军。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0.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2.9%,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

  向“绿色低碳”持续发力。推进绿色低碳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产业……“十四五”前两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

  瞄准“高科技”、追求“高效能”、迈向“高质量”,今天的中国制造,展露新模样,打开新空间,激荡新活力。

  “我们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金壮龙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11日 03 版) 【编辑:李岩】